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教局﹕配合微調撤雙語卷 非食言

教局﹕配合微調撤雙語卷 非食言
(明報)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教育局2006年提出過渡措施,容許首4批(2012至15年)通識科文憑試考生自行選擇以中文或英文答題,惟局方因應教學語言微調出台,突宣布取消雙語卷安排,遭英文中學聯會及補助學校議會批評「反口覆舌」。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張國華撰文回應,指考評局 有責任因應「微調」重新檢視有關措施,決不能跟「不遵守諾言」相提並論。

張國華在教育局網頁的「局中人語」一欄指出,局方於2006年6月發出通告,原則上認同「英文中學應採用英語教授通識科」,同時提出為期4年的「過渡安排」,容許英中在這段過渡期內,彈性選擇以哪種教學語言教授通識,讓英中有足夠時間準備。

不分中中英中 雙語卷失前提

張國華指出,隨著微調教學語言方案出台,學校可彈性選擇教學語言,不再分為中中、英中,故「雙語試卷」的前提不復存在,考評局配合新政策,建議通識與其他香港中學文憑試科目看齊,只提供中文或英文考卷,考生須在報考時選擇以哪種語言應考。

英文中學聯會主席陳璐茜直斥教育局「違背承諾」,她指英文中學教授通識是一直是「一半中、一半英」,「為何不容許學生選用中文或英文答題?」她稍後會直接向教育局長孫明揚 反映問題。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通識教育採雙評式標準

通 識 教 育 採 雙 評 式 標 準

  

(星島日報報道)通識教育科為新高中學制下的必修科目,考評局昨解釋該科的評核方法,將以網上評卷系統及雙評方式評卷。因該科的試題屬開放式題目,該局承認專業判斷有一定的主觀成分,但強調評分標準以學生對相關概念的掌握,能否闡釋立論及理據為依歸,並將於九月為老師舉辦深造班,支援教學。  

早前電視台邀請作家陶傑試做通識教育科模擬試題,結果被兩名教師評為不及格,引起坊間討論。通識教育科的評核由公開試及校本評核組成,公開試共兩張卷,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評核部總經理李王鍏表示,該科以網上評卷系統評核,採分題評閱答卷及雙評方式評分,即由兩位閱卷員評核同一條題目,不同題目由不同閱卷員評分。


她補充,考試翌日考評局會從不同試場隨機收集考生的答卷樣本,然後在閱卷員評分前召開「閱卷員會議」,就樣本答卷取得共識後再自行評分。「假如兩人給予分數差異太大,會由第三名閱卷員重評,若情況重現,再交由助理試卷主席或試卷主席定奪。」  

通識科的試題屬開放式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考評局評核部高級經理盧家耀指,閱卷員會根據考生對議題的理解、有否運用相關概念,以及引用例子說明自己的立論來評分。由於試題多圍繞時事,考生會否因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與閱卷員不同而失分,他強調,評分標準視乎答案有沒有回應題目及理據是否充足。  

由於此科為必修科,預計需三百名閱卷員,盧氏稱,該局過去三年已舉辦多場工作坊,培訓了三千六百名通識老師對評核方法的理解,九月將開辦深造班,結合教、學、考三者,深化老師的認知。另明年初起考評局會陸續把研習題目上載互聯網,示範不同資料如何出題,供老師參考。  考評局承認,閱卷員的專業判斷一定有主觀成分,但相信評分機制可以做到公平。任教通識科三年的聖貞德中學老師劉振平表示,現時的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的通識科試題,雖然同屬開放式題目,但考生數目較少,統一標準較易;新制下變成必修科,考生人數眾多,閱卷員如何取得共識,他估計有相當難度,擔心出現不公平情況。  

劉老師又指,通識「教」不難,「考」才難,加上有些任教通識的老師並非本科出身,可能出現認知差別,「學生答的資料老師未必一定識晒」。他說會考慮申請成為閱卷員,掌握更多資訊,幫助教學,並希望當局可以增加改卷的透明度,協助老師理解評分標準。  

考評局上月出版通識教育科的《水平參照成績匯報資料套》,包括樣本試題、等級描述、評卷指引,陶傑試答了青少年穿舌環及中國能源發展兩條,前者取得滿分,後者則不及格,樣本還涉及對國民身分認同、家庭暴力的看法等。




《星島日報》,2009-05-22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教局指通識跨課題 試題難用雙語

教局指通識跨課題 試題難用雙語
(明報)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05:05

【明報專訊】考試及評核局 擬撤銷通識科中、英雙語試卷,引起校長代表大為不滿,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張國華解釋,通識知識多數是跨課題,如現代中國的課題會包括全球化的內容,學生難以按試題選擇以中文或英文作答。

稱3年後才考試 沒打亂人手

張國華昨日回應考評局 擬取消通識科文憑試雙語試卷,教育局現正就此諮詢,暫未有定案。他指出,最重要是學生懂得以中文或英文解題。張國華指,考試是3年後的事,學校可繼續現行教學安排,相信不會打亂學校人手的編排。

對於教育局稱撤回雙語卷,沒有打亂學校人手。英文中學聯會主席陳璐茜直斥﹕「學校迎接新學制已完成調動,例如有中史科老師預備教通識科的現代中國單元,現在突然要改怎會不打亂?」她又認為,通識科本質適合用雙語﹕「關於中國的知識我為什麼要用英文寫?」

校方:9月須定教學語言

補助學校議會主席譚兆炳直指,考評局的決定不夠理據,也沒有充分諮詢。他說﹕「考試是3年後的事,但校方要在9月開始教學前決定教學語言,如果以英文應考,我總不會用中文教吧。」他坦言時間緊迫,希望9月前決定考試的語言。考評局再次重申,現階段正和不同團體和組織(包括教育局)商討有關安排,稍後會通知學校最終定案。

另外,新上任的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跨課程學習)姚鳴德表示,新學年會推出通識教育科網絡支援計劃,教育局與考評局會聘請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科教師,或曾擔任公開試評卷員的老師支援其他老師,同時也可監察學校推行校本評核 的標準是否一致。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高中)關兆錦表示,教育局會在9月至10月就學校的教學語言及開科調查,預計年底前可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