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煲「漂流」全球 煮出不同飯香
日學者撰書研全球化
《明報》,2010年1月8日
要選港人眼中的日本潮物,數盡一眾電子產品,飯煲肯定不入流,甚至歸類為母親恩物。然而,在過去半個世紀,有亞洲人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年產量更達數以百萬計,在新加坡、泰國及伊朗等落地生根,慰藉留落異鄉遊子的心。港大日本研究系助理教授中野嘉子近日撰書,打開各地飯煲鮮為人知的文化特色。
飯煲大王蒙民偉將樂聲牌飯煲銷往全球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一個地球儀的支架,地球模型消失了,換上一個飯煲,成為中野嘉子的英文新書Where There Are Asians, There Are Rice Cookers——How "National" Went Global via Hong Kong的封面。
「一直想做一些日本產品如何影響生活文化的研究,有次我問了多個20歲至50歲的香港朋友,什麼日產貨品對他們生活非常重要時,答案並非Hello Kitty、壽司或魚生,是飯煲!」中野嘉子說,這個日產貨品重要性遠遠超出她的想像,故花了3年多研究,期間與蒙民偉兒子德揚先生多次晤談,體會到兩父子的企業家精神,如何實踐「think out of the box」,為各國用家需要度身訂做合適的飯煲。
蒙民偉設計 透明蓋蒸臘腸
1959年,首批登陸香港的電飯煲屬樂聲牌,只有24個,時至今天,中國製電飯煲品牌已取代日產品牌成為主流,06年全球賣出的電飯煲數量更達430萬。中野嘉子說,樂聲牌的香港飯煲跟日本的最大分別,是前者蓋面透明,後者則密封,「蒙民偉了解中國人喜愛蒸臘腸,若飯煲蓋密封,就不知米飯何時煮熟何時放臘腸!是故向該公司高層反映意見,經過改良,便成為經典設計。」
伊朗愛閃亮飯煲當裝飾
樂聲牌電飯煲於1959年價值4500日圓,相等於當地普通人的半個月人工,是身分象徵,這觀念在伊朗一直沒變,當地的飯煲外表亮麗,銀光閃閃,原來伊朗人習慣把它放在客廳,是電器也是裝飾。
中野嘉子表示,蒙民偉為了解伊朗市場需求,不得不找女性用家意見,但伊朗女性不會跟陌生男子溝通,他經多次打聽,最後在日本找到一位願意試用產品的伊朗女性,「蒙先生請她試用產品,給予建議,經多次改良才敢推出市面,注重客人需要,為產品更能貼近市場脈搏。」當產品進軍泰國時,這品牌又參照當地人愛創新的口味,產品新增焗蛋糕功能,結果俘虜當地用家肚皮。
飯煲除了煲出香軟白飯,亦是時代見證。1990年代,香港移民潮興起,增加煲粥功能的西施電飯煲出現,成為移民家庭的必備物品。中野嘉子說︰「對日本人來說,以古代人物西施命名於飯煲,真夠另類的,但蒙民偉看準西施漂亮形象,成功將她跟產品結合,令品牌升格為高檔次。」
意國西班牙市場打不進
然而,產品看似風行全球,但仍有一些市場是進不了的,那就是意大行、西班牙及巴西。中野嘉子解釋,這些國家飲食文化不流行吃米飯,即使是西班牙焗飯,也非電飯煲能輕易煮出。明報記者 彭碧珊
有時,外國的文化真能侵略到本土文化,例如用電飯煲(亞洲),甚至使本土文化漸漸消失。但是,有些強烈的本土文化,怎樣影響也不會有大改變(西班牙不流行電飯煲)。
回覆刪除隨著全球化,不同的文化互相融和並影響著。義大利人用電飯煲來煮義大利粉在將來也是有可能的事。
回覆刪除林卓軒 MS1Y 16
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因为全球化的关系吧!全球化可以令我们身在别处也可以认识到别地的文化。
回覆刪除沒法想像失去電飯煲日子!那個幾乎是亞洲人不能或缺的一樣必需品~電飯煲到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用途,這樣也不失為一個可以保留本土文化的方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