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衝突
(1)各類親子衝突的例子
(2)有什麼因素導致親子衝突
(3)陳太兒子經常以八達通卡買零食,用盡儲值,便訛稱遺失八達通,需要補領。陳太十分煩惱,你會給陳太什麼意見?(改編自《重拾親情︰親子衝突調解初探》,香港青年協會出版)
須呈交之功課
沉迷網上遊戲工作紙/導修預備工作紙
特別注意
MS1將在星期五週會時間測驗,評核議題為援交及驗毒計劃
12月7日至12月11日 導修將暫停一次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基新悔助臥底 斥警泄密
基新悔助臥底 斥警泄密
《明報》,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明報專訊】警方派新紮師姐當臥底,混入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當中三生,拘捕36人。校方直斥執法人員違反保密承諾,導致學校名稱曝光,對校內師生構成沉重傷害。校長郭燕薇對決定協助警方感後悔及被出賣,指一直相信執法人員保守秘密是「太傻、太天真」。警方昨日向校方道歉,承諾獨立調查泄密事件及公開澄清沒有該校學生被捕。
網上流傳疑似臥底照片
事實上,不單學校名稱曝光,網上熱烈討論女臥底身分,多個網上討論區貼出多張照片,聲稱是該名女臥底的警校畢業照及與家人合照,又指已將女臥底身分「起底」。
澄清校內無學生犯罪
基新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學務總監許俊炎要求,警方追查泄密之餘,應公開澄清派臥底入學校並非懷疑校內學生犯罪,只是協助警方調查區內毒品罪行,否則以後協助警方的學校均被標籤為犯罪學校,日後再無學校願意協助。郭燕薇考慮向申訴專員公署 投訴警方,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郭燕薇強調,警方邀請新界區多所學校參與,獲邀學校並非有人犯案,她當時與校監商量後,認為協助警方是盡公民責任,幫助下一代打擊毒品罪行。豈料昨日校名遭公開,更有人發出不實信息指有校內多名學生被捕,警方必須追究泄密者及澄清事件。
傷害嚴重 憂影響收生
北區是收生不足重災區之一,郭燕薇強調,該校是高增值學校,報名人數一直充足,每年逾200學生叩門,從不擔心收生,惟今次事件對學校傷害嚴重,擔心影響收生。她慨嘆︰「學校坦誠協助警方,但換來可能3年後結束。」
立法會 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 讚賞基新中學具道德勇氣,協助警方派臥底入校。他相信學校名稱曝光是無心之失,警方拘捕犯人的地點都迴避學校。他估計,有警方人員刻意表揚學校有承擔,忽視學校意願,是「愛人等於害人」。他擔心,學校原本已不太願意有臥底入校,此後學校對臥底更是敬而遠之。
警司到校道歉 跟進泄密
律政司 發言人透露,法官並無就本案件作出任何禁止公開涉案學校的命令,但控方在庭上、案情及控罪書上均沒有披露學校名稱。
負責是次卧底行動的新界北總區刑事偵緝總部高級警司梁展華昨午親自到校道歉及商討跟進行動。他強調,前日校園販毒案被捕者中,沒有基新學生,但他不肯回應雙方有否保密協議。他透露,新界北總區已成立專責小組調查資料外泄原因,到底是從警隊內部或其他途徑泄密,並重申警方重視資料保密,將會嚴肅處理。郭燕薇接受警方道歉。
思考問題
這會否損害學校對驗毒計劃的信心?
《明報》,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明報專訊】警方派新紮師姐當臥底,混入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當中三生,拘捕36人。校方直斥執法人員違反保密承諾,導致學校名稱曝光,對校內師生構成沉重傷害。校長郭燕薇對決定協助警方感後悔及被出賣,指一直相信執法人員保守秘密是「太傻、太天真」。警方昨日向校方道歉,承諾獨立調查泄密事件及公開澄清沒有該校學生被捕。
網上流傳疑似臥底照片
事實上,不單學校名稱曝光,網上熱烈討論女臥底身分,多個網上討論區貼出多張照片,聲稱是該名女臥底的警校畢業照及與家人合照,又指已將女臥底身分「起底」。
澄清校內無學生犯罪
基新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學務總監許俊炎要求,警方追查泄密之餘,應公開澄清派臥底入學校並非懷疑校內學生犯罪,只是協助警方調查區內毒品罪行,否則以後協助警方的學校均被標籤為犯罪學校,日後再無學校願意協助。郭燕薇考慮向申訴專員公署 投訴警方,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郭燕薇強調,警方邀請新界區多所學校參與,獲邀學校並非有人犯案,她當時與校監商量後,認為協助警方是盡公民責任,幫助下一代打擊毒品罪行。豈料昨日校名遭公開,更有人發出不實信息指有校內多名學生被捕,警方必須追究泄密者及澄清事件。
傷害嚴重 憂影響收生
北區是收生不足重災區之一,郭燕薇強調,該校是高增值學校,報名人數一直充足,每年逾200學生叩門,從不擔心收生,惟今次事件對學校傷害嚴重,擔心影響收生。她慨嘆︰「學校坦誠協助警方,但換來可能3年後結束。」
立法會 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 讚賞基新中學具道德勇氣,協助警方派臥底入校。他相信學校名稱曝光是無心之失,警方拘捕犯人的地點都迴避學校。他估計,有警方人員刻意表揚學校有承擔,忽視學校意願,是「愛人等於害人」。他擔心,學校原本已不太願意有臥底入校,此後學校對臥底更是敬而遠之。
警司到校道歉 跟進泄密
律政司 發言人透露,法官並無就本案件作出任何禁止公開涉案學校的命令,但控方在庭上、案情及控罪書上均沒有披露學校名稱。
負責是次卧底行動的新界北總區刑事偵緝總部高級警司梁展華昨午親自到校道歉及商討跟進行動。他強調,前日校園販毒案被捕者中,沒有基新學生,但他不肯回應雙方有否保密協議。他透露,新界北總區已成立專責小組調查資料外泄原因,到底是從警隊內部或其他途徑泄密,並重申警方重視資料保密,將會嚴肅處理。郭燕薇接受警方道歉。
思考問題
這會否損害學校對驗毒計劃的信心?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特首,我不明白
特首,我不明白
《明報》,2009年11月25日
作者﹕杜耀明、馮偉華、陳竟明、黃志偉、關信基、鄭宇碩、陳清僑、陳家洛
保留功能組別不變+擴大政治特權=增強「民主成分」嗎?
2006年,我們為了爭取2012年雙普選,並且希望為香港帶來第一個有競爭、有得揀的特首選舉,於是我們這一班高等教育界的朋友,都參加了同年的選委會選舉,最後亦得到界別選民的支持,成為選委。
當年,曾蔭權當選特首之後,曾經承諾會在任內提出終極普選方案,並且「會做好呢份工」。他在2007年3月就說過:「無論如何這個普選問題不要交給我下手去做,2012 年前一定要解決問題……我所講的方案有3樣東西,設計、路線圖、時間表……尤其今次,大家香港一齊都要玩一鋪勁的。」他又在2007年10月重申:「而且我競選時曾說過,現在我重複再說一次,我在任內全面徹底解決雙普選問題,我想沒有一個承諾比這更重要。」
言猶在耳,日前,政府公布了《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的諮詢文件,政府表明不會提出取消功能組別的路線圖,也不會對現有的功能組別建議作任何改動。政府不向市民承諾最終取消所有功能組別,也不承諾特首選舉不加入篩選程序,根本沒法令我們看清楚政府的方案怎樣過渡到真正民主。
讓幾百名區議員互選6名立法會議員,製造出一個超級選舉團。把地區直選議員和區議員互選說成有同等的選民基礎,是偷換概念的把戲。開設新的功能議席,是倒退的做法。特首,你怎可以指鹿為馬,硬要把這說成是「增強了民主成分」呢?
今日,我們這群高教界的選委,對曾蔭權未有兌現選舉承諾表示極度失望,我們宣布將辭去選舉委員會委員的身分,藉此重申香港市民爭取民主的決心,以及取消功能組別、落實真普選的強烈訴求。
在此,我們呼籲香港每一位市民在未來3個月的諮詢期,務必積極表態,告訴特區政府香港人對民主有強烈訴求!
作者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委員
思考問題
你們認為政改方案有沒有增強民主成份?
《明報》,2009年11月25日
作者﹕杜耀明、馮偉華、陳竟明、黃志偉、關信基、鄭宇碩、陳清僑、陳家洛
保留功能組別不變+擴大政治特權=增強「民主成分」嗎?
2006年,我們為了爭取2012年雙普選,並且希望為香港帶來第一個有競爭、有得揀的特首選舉,於是我們這一班高等教育界的朋友,都參加了同年的選委會選舉,最後亦得到界別選民的支持,成為選委。
當年,曾蔭權當選特首之後,曾經承諾會在任內提出終極普選方案,並且「會做好呢份工」。他在2007年3月就說過:「無論如何這個普選問題不要交給我下手去做,2012 年前一定要解決問題……我所講的方案有3樣東西,設計、路線圖、時間表……尤其今次,大家香港一齊都要玩一鋪勁的。」他又在2007年10月重申:「而且我競選時曾說過,現在我重複再說一次,我在任內全面徹底解決雙普選問題,我想沒有一個承諾比這更重要。」
言猶在耳,日前,政府公布了《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的諮詢文件,政府表明不會提出取消功能組別的路線圖,也不會對現有的功能組別建議作任何改動。政府不向市民承諾最終取消所有功能組別,也不承諾特首選舉不加入篩選程序,根本沒法令我們看清楚政府的方案怎樣過渡到真正民主。
讓幾百名區議員互選6名立法會議員,製造出一個超級選舉團。把地區直選議員和區議員互選說成有同等的選民基礎,是偷換概念的把戲。開設新的功能議席,是倒退的做法。特首,你怎可以指鹿為馬,硬要把這說成是「增強了民主成分」呢?
今日,我們這群高教界的選委,對曾蔭權未有兌現選舉承諾表示極度失望,我們宣布將辭去選舉委員會委員的身分,藉此重申香港市民爭取民主的決心,以及取消功能組別、落實真普選的強烈訴求。
在此,我們呼籲香港每一位市民在未來3個月的諮詢期,務必積極表態,告訴特區政府香港人對民主有強烈訴求!
作者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委員
思考問題
你們認為政改方案有沒有增強民主成份?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溫室氣體濃度去年創新高
溫室氣體濃度去年創新高
《明報》,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11:15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警告,大氣層溫室氣體濃度去年再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23日在瑞士日內瓦發表《2008年溫室氣體公報》。公報說,2008年大氣中的大多數溫室氣體濃度繼續增加,可長期留存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創下工業革命以來的新紀錄。
公報的數據顯示,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為385.2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與2007年相比增加2.0ppm,呈持續增長之勢。工業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大約為280ppm,幾乎固定不變。
2008年大氣中甲烷的濃度為1797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與上一年相比增加7ppb。在工業革命前大氣中的甲烷濃度約為700ppb。2008年氧化亞氮在大氣中的濃度為321.8ppb,比2007年提高0.9ppb,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9%。
公報說,1750年以來,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持續增長。1990年以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和鹵化碳濃度的增加都非常顯著,其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幅最大。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燃燒礦石燃料和農業生產等人類活動是排放溫室氣體的主要原因。科學家認為,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是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驅動力之一。
(綜合)
《明報》,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11:15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警告,大氣層溫室氣體濃度去年再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23日在瑞士日內瓦發表《2008年溫室氣體公報》。公報說,2008年大氣中的大多數溫室氣體濃度繼續增加,可長期留存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創下工業革命以來的新紀錄。
公報的數據顯示,2008年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中的濃度為385.2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與2007年相比增加2.0ppm,呈持續增長之勢。工業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大約為280ppm,幾乎固定不變。
2008年大氣中甲烷的濃度為1797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與上一年相比增加7ppb。在工業革命前大氣中的甲烷濃度約為700ppb。2008年氧化亞氮在大氣中的濃度為321.8ppb,比2007年提高0.9ppb,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9%。
公報說,1750年以來,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持續增長。1990年以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和鹵化碳濃度的增加都非常顯著,其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幅最大。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燃燒礦石燃料和農業生產等人類活動是排放溫室氣體的主要原因。科學家認為,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是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驅動力之一。
(綜合)
援交──扭曲的價值觀
援交──扭曲的價值觀
上星期,某幾份報紙的港聞頭版新聞報道一則世風日下的醜聞。故事的男主角是一名二十多歲,家境富裕的青年,父為警隊高級長官、母為某一上市公司的高層。這一富家子在網絡世界上邂逅了一名就讀本港某一大學的十九歲援交女大學生。該富家子相約女方見面後,對該女生的感情一發不可收拾,雙方不但援交,男方更長租酒店房,將女生「長包」。可惜,蜜月期只維持個多月,女方疑因厭倦而提出「分手」,豈料該癡情富家子弟卻不肯放手,三個月來不斷對該女大學生進行滋擾,並要求強行要求「續包」,更恐嚇向其家人和其就讀大學告密。該女大學生在忍無可忍之下向警方報案,揭露了一則傷風敗俗的醜事。
援交,全名「援助交際」,貌似是一個中性的名詞,源於東瀛。據說,最初只代表少女為了金錢(這是得到的援助),而與陌生的男子赴會(雙方的約會稱之交際),但不一定會有任何不道德的交易。但不知從何時起,援交,跟隨某些不良的社會風氣,而演變成為今日女學生賣春的代名詞。到底是誰誘騙了無知的少女當娼妓?是一些喜歡誨淫誨盜的媒體、是一些借「性解放」而招搖撞騙、居心不良的組織、還是為生活所迫,日做夜做,而忽略了關愛青少年成長的我們。是甚麼誘使我們的少女,以聖潔的身體換取污濁的物質,甘願步上了援交的不歸路?
誠然,援交,這個名詞的確讓人感覺上比較舒服,相對於未成年少女賣淫的污穢,的確是美輪美奐。這就如有一部關於性工作者的電影名「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一樣自欺欺人。無論社會如何進步,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是不容受到挑戰的。女性,說的是貞忠,三從四德,四教四行。援交少女,不但違背了我們的祖宗家訓,更扭曲了正當的男女關係。在悖謬處處,物慾橫流的今天,大多的青少年朋友太過自我中心,衊視正確道德價值觀。而援交少女往往自覺自己不是娼妓,她們覺得自己有別於青樓妓女。因為她們可以只約會,不作性交易。因為她們認為自己有權選擇援交的對象。這簡直就是廢話,狗屁不通。青樓名妓也可以因喜好而拒不接客。援交真的有自主權,還是在自我製造悲劇,自欺欺人,自毀前程?援交少女和賣淫娼妓真有分別嗎?沒有。兩者都是以自己的身體和性去作物質的交易。
現時連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亦竟出現道德混淆,這是值得我們和社會各界去反思的。我們不能將援交視作一時的熱門話題,這不單是青少年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更是道德問題。我們時有聽聞,警方鐵腕嚴打援交,拉人封舖的報道。但在雷霆行動過後,援交又再死灰復燃,援交女又再拉閘出動,這好像永遠都野火燒不盡。我們有必要,為此透過社會各界廣泛的討論,然後共同找出深層次的解決問題方案。這才是治本之道。
城市智庫明德教育董事 伍于祺
伍于祺,《成報》, 2009-11-13
思考問題
作者對從事援交的人的批評和對援交潮出現原因的解釋是否合理?
上星期,某幾份報紙的港聞頭版新聞報道一則世風日下的醜聞。故事的男主角是一名二十多歲,家境富裕的青年,父為警隊高級長官、母為某一上市公司的高層。這一富家子在網絡世界上邂逅了一名就讀本港某一大學的十九歲援交女大學生。該富家子相約女方見面後,對該女生的感情一發不可收拾,雙方不但援交,男方更長租酒店房,將女生「長包」。可惜,蜜月期只維持個多月,女方疑因厭倦而提出「分手」,豈料該癡情富家子弟卻不肯放手,三個月來不斷對該女大學生進行滋擾,並要求強行要求「續包」,更恐嚇向其家人和其就讀大學告密。該女大學生在忍無可忍之下向警方報案,揭露了一則傷風敗俗的醜事。
援交,全名「援助交際」,貌似是一個中性的名詞,源於東瀛。據說,最初只代表少女為了金錢(這是得到的援助),而與陌生的男子赴會(雙方的約會稱之交際),但不一定會有任何不道德的交易。但不知從何時起,援交,跟隨某些不良的社會風氣,而演變成為今日女學生賣春的代名詞。到底是誰誘騙了無知的少女當娼妓?是一些喜歡誨淫誨盜的媒體、是一些借「性解放」而招搖撞騙、居心不良的組織、還是為生活所迫,日做夜做,而忽略了關愛青少年成長的我們。是甚麼誘使我們的少女,以聖潔的身體換取污濁的物質,甘願步上了援交的不歸路?
誠然,援交,這個名詞的確讓人感覺上比較舒服,相對於未成年少女賣淫的污穢,的確是美輪美奐。這就如有一部關於性工作者的電影名「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一樣自欺欺人。無論社會如何進步,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是不容受到挑戰的。女性,說的是貞忠,三從四德,四教四行。援交少女,不但違背了我們的祖宗家訓,更扭曲了正當的男女關係。在悖謬處處,物慾橫流的今天,大多的青少年朋友太過自我中心,衊視正確道德價值觀。而援交少女往往自覺自己不是娼妓,她們覺得自己有別於青樓妓女。因為她們可以只約會,不作性交易。因為她們認為自己有權選擇援交的對象。這簡直就是廢話,狗屁不通。青樓名妓也可以因喜好而拒不接客。援交真的有自主權,還是在自我製造悲劇,自欺欺人,自毀前程?援交少女和賣淫娼妓真有分別嗎?沒有。兩者都是以自己的身體和性去作物質的交易。
現時連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亦竟出現道德混淆,這是值得我們和社會各界去反思的。我們不能將援交視作一時的熱門話題,這不單是青少年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更是道德問題。我們時有聽聞,警方鐵腕嚴打援交,拉人封舖的報道。但在雷霆行動過後,援交又再死灰復燃,援交女又再拉閘出動,這好像永遠都野火燒不盡。我們有必要,為此透過社會各界廣泛的討論,然後共同找出深層次的解決問題方案。這才是治本之道。
城市智庫明德教育董事 伍于祺
伍于祺,《成報》, 2009-11-13
思考問題
作者對從事援交的人的批評和對援交潮出現原因的解釋是否合理?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沉迷是不是興趣?
張彧暋﹕電車男與他一個人打的電視遊戲機
《明報》,2008年7月12日
【明報專訊】打機,跟讀書看電影一樣,本身不是罪,問題是懂不懂得挑好作品。本地盲目打機者,會欣賞好遊戲者幾稀,會自己弄個遊戲出來的更是絕無僅有,何解?人云亦云,人打我打,卻不知其中原理是也。一款名為Metal Gear Solid的電視遊戲,風靡全球一整個10年,該遊戲的監督小島秀夫,這兩天來港宣傳最新作,正好給我們示範如何欣賞創意。
創意不是搞高科技。令小島監督在日本遊戲史留名的創意點子,只得一個:遊戲中不但不要打倒敵人,反而要避開敵人。本來打機,相當公式化:退敵、奪寶、升級、然後有更強威力、更多招數、更有效打倒更多更厲害的敵人。如此機械式地打,像念佛經,悟性差的,大都打得目光呆滯,眼發青光,口吐白沫。說穿了,除了因為是年輕人自我的唯一容身之處,其實打機不正是超填鴨教育的寫照?背書、考試、升班、上更多興趣班修得更多絕技,然後考更難的試。厲害的,一層一層打到上大學要讀Global Business,奪得寶物與美人歸。如是者人生如打機,打到魂歸故土、打到Game Over無得Continue為止。
活在他人眼光下的地獄
多得小島監督的父母,沒有命令他挑燈夜讀考上名校,讓他有空間推翻了遊戲設計的基本概念:不要打倒敵人,反而一味要閃、要躲、要避。這一改,就令遊戲每一刻都刺激萬分。主人公是個間諜,雖然本領高強,但敵軍人多勢,一被發現,九死一生,因此玩者每刻都活在隨時被發現的恐懼之下。主人公沒有華麗的必殺技,要在戰場上生存,最管用的還是最老土的招數:聲東擊西、裝死、用水著姐姐雜誌引開敵兵注意、塗上迷彩扮草、扮樹、扮鐵罐。主人公是個戰場上的英雄,但無論如何有型,跟他外號Snake一樣,在遊戲中從頭到尾就是鬼鬼祟祟爬來爬去。
想來,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生活,不正是每時每刻都在他人的無形眼光下,扮樹扮草嗎?遊戲最經典的,當然是主人公愛用的紙皮箱。快要遇上敵人時,避無可避,立刻拿出那個有點黑色幽默的紙皮箱躲起來,敵兵來審視檢查之際,比看希治閣的電影還緊張。誰不希望在社會的戰場上,有這樣一個令人安身立命的紙皮箱?
遊戲多年來賣的,不是3D畫面,而是遊戲的高度自由,背景資料考究和其他從小處眼的古怪點子。玩者想得出的行為與奇怪主意,遊戲設計者都能預計並給你反應。在日本,他人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地獄,監督小島秀夫,就是第一代活在自己世界的御宅族,自己玩自己的遊戲,搞搞新意思,卻成為誰也模仿不來的經典。
御宅族:不要權威、只忠於自己
遊戲的名言,就是「戰場上沒有英雄」。與主角出生入死的,是位因為喜歡日本動畫而誤搞高科技機械人研究的博士,外號正是御宅。兩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絕對孤寂世界,無時無刻躲避他人的目光,這正好是當今網絡新人類的生活寫照。無論在虛擬遊戲,還是在真實生活,一個人能如此地自由,卻又如此地孤寂,可謂現代社會那名為絕望與希望的二律背反原理的夢幻組曲。
可是,紙皮箱不是萬能的。遊戲出到第四集,主題變了「再沒有地方躲藏」。這兩天小島秀夫來港宣傳,要是讀者想去看熱鬧,千萬不要問他創意有無Model Answer。這個被叫作現代社會的遊戲戰場內沒有英雄,有的只是在燈火闌珊下的紙皮箱。箱內躲的是抽煙、聽IPod、不相信任何權威、為自己生活而在戰場上求存的一個御宅族而已。
在香港,只有模仿得來的日式電車男,沒有正牌御宅族,因為這裏的年輕人不能忍受孤寂,連自己的興趣也要權威公認才能為自己定標準。你理人家怎看你幹嗎?如果你只忠於自己,有點solitude的氣質,恭喜你!你有資格可以搞創意工業,成為一個御宅族、間諜、或者學者。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
《明報》,2008年7月12日
【明報專訊】打機,跟讀書看電影一樣,本身不是罪,問題是懂不懂得挑好作品。本地盲目打機者,會欣賞好遊戲者幾稀,會自己弄個遊戲出來的更是絕無僅有,何解?人云亦云,人打我打,卻不知其中原理是也。一款名為Metal Gear Solid的電視遊戲,風靡全球一整個10年,該遊戲的監督小島秀夫,這兩天來港宣傳最新作,正好給我們示範如何欣賞創意。
創意不是搞高科技。令小島監督在日本遊戲史留名的創意點子,只得一個:遊戲中不但不要打倒敵人,反而要避開敵人。本來打機,相當公式化:退敵、奪寶、升級、然後有更強威力、更多招數、更有效打倒更多更厲害的敵人。如此機械式地打,像念佛經,悟性差的,大都打得目光呆滯,眼發青光,口吐白沫。說穿了,除了因為是年輕人自我的唯一容身之處,其實打機不正是超填鴨教育的寫照?背書、考試、升班、上更多興趣班修得更多絕技,然後考更難的試。厲害的,一層一層打到上大學要讀Global Business,奪得寶物與美人歸。如是者人生如打機,打到魂歸故土、打到Game Over無得Continue為止。
活在他人眼光下的地獄
多得小島監督的父母,沒有命令他挑燈夜讀考上名校,讓他有空間推翻了遊戲設計的基本概念:不要打倒敵人,反而一味要閃、要躲、要避。這一改,就令遊戲每一刻都刺激萬分。主人公是個間諜,雖然本領高強,但敵軍人多勢,一被發現,九死一生,因此玩者每刻都活在隨時被發現的恐懼之下。主人公沒有華麗的必殺技,要在戰場上生存,最管用的還是最老土的招數:聲東擊西、裝死、用水著姐姐雜誌引開敵兵注意、塗上迷彩扮草、扮樹、扮鐵罐。主人公是個戰場上的英雄,但無論如何有型,跟他外號Snake一樣,在遊戲中從頭到尾就是鬼鬼祟祟爬來爬去。
想來,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生活,不正是每時每刻都在他人的無形眼光下,扮樹扮草嗎?遊戲最經典的,當然是主人公愛用的紙皮箱。快要遇上敵人時,避無可避,立刻拿出那個有點黑色幽默的紙皮箱躲起來,敵兵來審視檢查之際,比看希治閣的電影還緊張。誰不希望在社會的戰場上,有這樣一個令人安身立命的紙皮箱?
遊戲多年來賣的,不是3D畫面,而是遊戲的高度自由,背景資料考究和其他從小處眼的古怪點子。玩者想得出的行為與奇怪主意,遊戲設計者都能預計並給你反應。在日本,他人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地獄,監督小島秀夫,就是第一代活在自己世界的御宅族,自己玩自己的遊戲,搞搞新意思,卻成為誰也模仿不來的經典。
御宅族:不要權威、只忠於自己
遊戲的名言,就是「戰場上沒有英雄」。與主角出生入死的,是位因為喜歡日本動畫而誤搞高科技機械人研究的博士,外號正是御宅。兩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絕對孤寂世界,無時無刻躲避他人的目光,這正好是當今網絡新人類的生活寫照。無論在虛擬遊戲,還是在真實生活,一個人能如此地自由,卻又如此地孤寂,可謂現代社會那名為絕望與希望的二律背反原理的夢幻組曲。
可是,紙皮箱不是萬能的。遊戲出到第四集,主題變了「再沒有地方躲藏」。這兩天小島秀夫來港宣傳,要是讀者想去看熱鬧,千萬不要問他創意有無Model Answer。這個被叫作現代社會的遊戲戰場內沒有英雄,有的只是在燈火闌珊下的紙皮箱。箱內躲的是抽煙、聽IPod、不相信任何權威、為自己生活而在戰場上求存的一個御宅族而已。
在香港,只有模仿得來的日式電車男,沒有正牌御宅族,因為這裏的年輕人不能忍受孤寂,連自己的興趣也要權威公認才能為自己定標準。你理人家怎看你幹嗎?如果你只忠於自己,有點solitude的氣質,恭喜你!你有資格可以搞創意工業,成為一個御宅族、間諜、或者學者。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
考評報告:考生少閱讀 視野窄 引用歷史出錯 安徒生發明燈膽
考評報告:考生少閱讀 視野窄 引用歷史出錯 安徒生發明燈膽
《明報》︳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明報專訊】教育改革四大關鍵項目之一是閱讀,教改推行至今逾10年,成效差強人意,考試及評核局 剛公布2009年度中學會考 及高考的考試報告,指學生大多欠缺良好、廣泛的閱讀習慣,導致作文內容視野狹窄、表現幼嫩;口試則內容貧乏、識見薄弱,引用時事及歷史時張冠李戴,之前有高考生以為愛恩斯坦發明電燈膽,今年則以為是安徒生,「確實令人發笑」。
考評局昨日出版及發售2009年中學會考及高考各科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會考中文科及高考中國文化科的考試報告,分析學生各份考卷的表現,多番語重心長提醒考生,平日應廣泛閱讀及多了解時事,以認識新事物及加強識見,提升學養水平,才能於語文科取得優秀成績。不論會考及高考生,錯別字情况未見改善,會考生的錯字更是「令人憂慮」。
作文表現幼嫩 口試陳腔濫調
會考及高考考試報告指出,學生欠缺閱讀習慣的弊病比比皆是,會考生的作文程度如前兩年般異常參差,「中等的佔大多數,卻僅勉強達到高中應有的程度,用詞不當、句法錯誤、思緒混亂、詞不達意等毛病,仍俯拾皆是」。報告特別提出︰「尤其嚴重的是考生大多表現幼嫩、視野狹窄,明顯沒有良好閱讀習慣。」高考中化科考試報告亦指出,考生需透過廣泛閱讀,改善說話選材,如果內容只是老生常談、陳腔濫調,難望取得佳績。
娛樂多讀寫少 盼教師扭轉趨勢
報告寄語教師,學生語文能力倒退是由於讀和寫的數量比以往少得多,社會日漸繁榮富庶,消遣娛樂五花八門,青少年不肯花時間及精力看書及寫文章,「現今語文教師的責任,就是把這趨勢扭轉過來」。
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黃均瑜認同,普遍學生閱讀量不足是不爭事實,而且遠遠不及台灣、內地學生,本地學生喜愛影像、上網、打機等,亟需學校及家庭提高閱讀風氣。以其學校為例,規定中一至中三至少讀300篇文章及每天閱讀報紙20分鐘,保證學生具一定閱讀底子。
校長認同 規定學生天天閱讀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中文科教師黃佩雯有3年批改會考卷經驗,她稱應考中文科的考生常出現的弊病,是思路不夠廣闊,寫作時的情節或論點流於老生常談。她建議學生多閱讀不同類型的書,鞏固中文基礎及擴闊思維。
有考評局中文科評核人員認為,不要將考試報告看得太負面,報告提出善意建議,只為提升學生水平,並非刁難或批評學生。教育局鼓勵學校向教師反映考評局對會考、高考學生的評論及建議,提升或改善教學安排。
明報記者
《明報》︳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明報專訊】教育改革四大關鍵項目之一是閱讀,教改推行至今逾10年,成效差強人意,考試及評核局 剛公布2009年度中學會考 及高考的考試報告,指學生大多欠缺良好、廣泛的閱讀習慣,導致作文內容視野狹窄、表現幼嫩;口試則內容貧乏、識見薄弱,引用時事及歷史時張冠李戴,之前有高考生以為愛恩斯坦發明電燈膽,今年則以為是安徒生,「確實令人發笑」。
考評局昨日出版及發售2009年中學會考及高考各科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會考中文科及高考中國文化科的考試報告,分析學生各份考卷的表現,多番語重心長提醒考生,平日應廣泛閱讀及多了解時事,以認識新事物及加強識見,提升學養水平,才能於語文科取得優秀成績。不論會考及高考生,錯別字情况未見改善,會考生的錯字更是「令人憂慮」。
作文表現幼嫩 口試陳腔濫調
會考及高考考試報告指出,學生欠缺閱讀習慣的弊病比比皆是,會考生的作文程度如前兩年般異常參差,「中等的佔大多數,卻僅勉強達到高中應有的程度,用詞不當、句法錯誤、思緒混亂、詞不達意等毛病,仍俯拾皆是」。報告特別提出︰「尤其嚴重的是考生大多表現幼嫩、視野狹窄,明顯沒有良好閱讀習慣。」高考中化科考試報告亦指出,考生需透過廣泛閱讀,改善說話選材,如果內容只是老生常談、陳腔濫調,難望取得佳績。
娛樂多讀寫少 盼教師扭轉趨勢
報告寄語教師,學生語文能力倒退是由於讀和寫的數量比以往少得多,社會日漸繁榮富庶,消遣娛樂五花八門,青少年不肯花時間及精力看書及寫文章,「現今語文教師的責任,就是把這趨勢扭轉過來」。
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黃均瑜認同,普遍學生閱讀量不足是不爭事實,而且遠遠不及台灣、內地學生,本地學生喜愛影像、上網、打機等,亟需學校及家庭提高閱讀風氣。以其學校為例,規定中一至中三至少讀300篇文章及每天閱讀報紙20分鐘,保證學生具一定閱讀底子。
校長認同 規定學生天天閱讀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中文科教師黃佩雯有3年批改會考卷經驗,她稱應考中文科的考生常出現的弊病,是思路不夠廣闊,寫作時的情節或論點流於老生常談。她建議學生多閱讀不同類型的書,鞏固中文基礎及擴闊思維。
有考評局中文科評核人員認為,不要將考試報告看得太負面,報告提出善意建議,只為提升學生水平,並非刁難或批評學生。教育局鼓勵學校向教師反映考評局對會考、高考學生的評論及建議,提升或改善教學安排。
明報記者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一位教師對驗毒的看法
來函.怒乎﹕向驗毒說「不」?! 向天職說「得」?!
《明報》,2009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禁毒處一直強調學生有權不向別人披露有關驗毒的結果,表面看來好像行得通,但實際卻沒有考慮到同學可能因為要隱瞞秘密而遭到排斥,令本來要好的朋友,也因而產生隔膜。另外,現在不少學校都有「融合學生」,例如自閉的同學,他們對突如其來的測試,也許會更感不安。當局有沒有考慮他們的需要?
「零」聽學生聲音
在參與了禁毒處的校園驗毒教師簡介會和學生交流會後,一位中六學生對我說:「為何花在講解毒品禍害時間那麼長?已是第二次聽有關毒品禍害了!Q&A的時間就只有10分鐘!」另一位中七的學生表示:「為何他們不接受我們即時舉手發問,要我們把問題寫在紙上,難道他們要過濾和篩選嗎?」當日台上的禁毒專員和其他嘉賓,確實只選一些支持強制驗毒的學生問題回答,對其他學生的問題,例如「外國有賣尿的事件,你們如何防止有人賣尿」,或「如果被抽中驗尿當天有月經,我會感到尷尬,怎樣辦」,又或「如果連續兩次驗尿都有『假陽性』反應,可是我明明是沒有吸食毒品,那被人『屈』怎麼辦」等,都沒有正面回應,有些甚至石沉大海。
日前學校就同學對驗毒計劃的看法進行了問卷調查,訪問了268位學生,得出的結果是認同「強制性校園驗毒計劃」佔該項調查總數的35%,不認同的佔33%,而沒有意見的佔32%;認同「自願性校園驗毒計劃」的學生佔該項調查總數的40%,不認同的佔35%,沒有意見的佔25%。可見整體而言,認同的人數並不是佔大多數,反映他們對計劃仍有保留或者憂慮。學生在問卷中寫下的反對「校園驗毒計劃」原因,包括「自願性並無阻嚇性、應查毒品來源,不應查我們、浪費納稅人的錢、浪費時間、『唔鍾意用尿驗』,太不衛生和尷尬,因為女孩子有不方便的時候、麻煩!無必要、操之過急、怕被人標籤為吸毒學生、不想知結果」等等。
近日的禁毒宣傳片經常強調:「向毒品說不,向天職說得。」這引起我的反思:老師的「天職」是什麼?是協助驗毒?還是認真教學和關愛學生?幾年前問一位「索K」的學生,為何知道「K仔」的危險,仍然要「索」呢?他的回答是:「想上課的時間快點過。」這促使我反思:作為教師,怎樣才可以讓學生喜歡上學?
教師「天職」是什麼?
有不少想戒毒的年輕人,曾經聯絡社工戒毒,但因為排期時間太長,平均要兩個月才可以得到跟進,最終可能因等不及而放棄了。現在戒毒中心的社工,除了要跟進吸毒個案,更要應付禁毒宣傳、外展探訪和培訓老師等的工作。政府是否應把驗毒的費用,花在增聘社工和輔導人員?
傳媒對青少年的描述多是兩極化的:不是什麼比賽得冠軍、十優狀元,就是各類「問題青年」。那些佔最大多數的平凡青少年,他們在成長過程的掙扎及喜怒哀樂的經歷,傳媒卻很少記載。禁毒宣傳片中不是說「天造之才,皆要培育,化雨春風,學生在我心,為師無憾」嗎?為何處理「青少年」的課題是不常用教化而只用禁制?為何「青少年」後面經常都帶一些負面描述——濫藥、濫交和上網成癮……青少年的創意、敢言和作為人的權利,卻被忽視,甚至被打壓。難道「成年人」沒有問題嗎?為何我們不多花時間認真聆聽孩子的心底話?這是否才是老師的真正「天職」?才算「為師無憾」?
作者是一名大埔區中學教師
《明報》,2009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禁毒處一直強調學生有權不向別人披露有關驗毒的結果,表面看來好像行得通,但實際卻沒有考慮到同學可能因為要隱瞞秘密而遭到排斥,令本來要好的朋友,也因而產生隔膜。另外,現在不少學校都有「融合學生」,例如自閉的同學,他們對突如其來的測試,也許會更感不安。當局有沒有考慮他們的需要?
「零」聽學生聲音
在參與了禁毒處的校園驗毒教師簡介會和學生交流會後,一位中六學生對我說:「為何花在講解毒品禍害時間那麼長?已是第二次聽有關毒品禍害了!Q&A的時間就只有10分鐘!」另一位中七的學生表示:「為何他們不接受我們即時舉手發問,要我們把問題寫在紙上,難道他們要過濾和篩選嗎?」當日台上的禁毒專員和其他嘉賓,確實只選一些支持強制驗毒的學生問題回答,對其他學生的問題,例如「外國有賣尿的事件,你們如何防止有人賣尿」,或「如果被抽中驗尿當天有月經,我會感到尷尬,怎樣辦」,又或「如果連續兩次驗尿都有『假陽性』反應,可是我明明是沒有吸食毒品,那被人『屈』怎麼辦」等,都沒有正面回應,有些甚至石沉大海。
日前學校就同學對驗毒計劃的看法進行了問卷調查,訪問了268位學生,得出的結果是認同「強制性校園驗毒計劃」佔該項調查總數的35%,不認同的佔33%,而沒有意見的佔32%;認同「自願性校園驗毒計劃」的學生佔該項調查總數的40%,不認同的佔35%,沒有意見的佔25%。可見整體而言,認同的人數並不是佔大多數,反映他們對計劃仍有保留或者憂慮。學生在問卷中寫下的反對「校園驗毒計劃」原因,包括「自願性並無阻嚇性、應查毒品來源,不應查我們、浪費納稅人的錢、浪費時間、『唔鍾意用尿驗』,太不衛生和尷尬,因為女孩子有不方便的時候、麻煩!無必要、操之過急、怕被人標籤為吸毒學生、不想知結果」等等。
近日的禁毒宣傳片經常強調:「向毒品說不,向天職說得。」這引起我的反思:老師的「天職」是什麼?是協助驗毒?還是認真教學和關愛學生?幾年前問一位「索K」的學生,為何知道「K仔」的危險,仍然要「索」呢?他的回答是:「想上課的時間快點過。」這促使我反思:作為教師,怎樣才可以讓學生喜歡上學?
教師「天職」是什麼?
有不少想戒毒的年輕人,曾經聯絡社工戒毒,但因為排期時間太長,平均要兩個月才可以得到跟進,最終可能因等不及而放棄了。現在戒毒中心的社工,除了要跟進吸毒個案,更要應付禁毒宣傳、外展探訪和培訓老師等的工作。政府是否應把驗毒的費用,花在增聘社工和輔導人員?
傳媒對青少年的描述多是兩極化的:不是什麼比賽得冠軍、十優狀元,就是各類「問題青年」。那些佔最大多數的平凡青少年,他們在成長過程的掙扎及喜怒哀樂的經歷,傳媒卻很少記載。禁毒宣傳片中不是說「天造之才,皆要培育,化雨春風,學生在我心,為師無憾」嗎?為何處理「青少年」的課題是不常用教化而只用禁制?為何「青少年」後面經常都帶一些負面描述——濫藥、濫交和上網成癮……青少年的創意、敢言和作為人的權利,卻被忽視,甚至被打壓。難道「成年人」沒有問題嗎?為何我們不多花時間認真聆聽孩子的心底話?這是否才是老師的真正「天職」?才算「為師無憾」?
作者是一名大埔區中學教師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男女關係︰港男‧講女
思考問題
看過這兩集節目後,你認為香港男女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星期日檔案︰港男.講女》,《星期日檔案︰港女‧講男》
http://programme.tvb.com/news/sundayreport/episode/20090315/#page-1
http://programme.tvb.com/news/sundayreport/episode/20090308/#page-1
看過這兩集節目後,你認為香港男女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星期日檔案︰港男.講女》,《星期日檔案︰港女‧講男》
http://programme.tvb.com/news/sundayreport/episode/20090315/#page-1
http://programme.tvb.com/news/sundayreport/episode/20090308/#page-1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MS1第八次導修(11月23日至11月27日)
沉迷打機
討論問題
(1) 不少人曾因打機而出現負面影響,試舉出三項負面影響
(2) 試解釋為何沉迷打機會令人際關係變差或常講大話。
(3)如果政府強制禁止未滿十八歲人仕打機,你同意嗎?試多角度評價這建議。
須呈交功課
概念工作紙、《探究活動1.2a》、導修預備工作紙。
討論問題
(1) 不少人曾因打機而出現負面影響,試舉出三項負面影響
(2) 試解釋為何沉迷打機會令人際關係變差或常講大話。
(3)如果政府強制禁止未滿十八歲人仕打機,你同意嗎?試多角度評價這建議。
須呈交功課
概念工作紙、《探究活動1.2a》、導修預備工作紙。
青少年賭博問題
陳永浩﹕反對馬會在投注站以外賣馬票
《明報》,2009年11月16日
【明報專訊】馬會以成立125周年為名,發行紀念馬票。本來馬票乃合法投注,無可厚非,但原來馬會推出馬票之餘,更公然於7-11便利店、惠康超級市場、Citibank、東亞、匯豐及恒生銀行等青少年可隨意進出的地點推銷。也有市民投訴,於惠康超級市場內,甚至有職員主動向顧客推銷馬票,聯盟對事件極度關注及強烈反對。
超市、便利店是青少年常到的地方,馬會於這些地方推銷馬票,無疑製造大量機會給這些未成年人士接觸賭博。雖然馬會有聲明指出馬票「不會售賣給18歲以下人士」,但在超市、便利店等地點中,店員根本沒有可能仔細地檢查,無從確保「走漏眼」情不會發生。
除了使青少年能接觸這些投注產品外,這樣販賣馬票,就連原本對投注無興趣的市民也被吸引。而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在超市、便利店等地方張貼,根本就將馬會的宣傳,由投注站擴散至社會上每個角落,這實有違「不鼓勵賭博」政策。
另外,馬會以「偷雞」手法,企圖令投注博彩衝出投注站,其實早有前科。早於1999年馬會推出「千禧馬票」時,已曾提出要在便利店售賣,更要求將馬票放寬至青少年也能購買,遭教會、教育、家長及社工界等團體反對。
疑為便利賭博鋪路
馬會其後又於2003年嘗試在赤柱商場設立「自助投注站」,至今又借推出紀念馬票的機會重施故伎,更將馬票的銷售點由便利店,擴展至銀行、超市等地方──凡此種種,實在有理由叫人相信,馬會今次販賣馬票,是為其日後於超市、便利店推出「便利賭博」鋪路,馬票之後,很有可能研究自助銷售六合彩,甚至是在便利店內設置自助投注機等。
就連以賭博業為主打的澳門,最近當地政府與6家博彩企業負責人亦同意博彩業不宜無限擴張,會在未來3個月內提出法例,要求將限制進入賭場的年齡由18歲提高至21歲,並將角子機場遷離民居等。香港賽馬會於超市、便利店、銀行推銷馬票,以及較早前在幼稚園樓下開設投注站,實在與避免青少年染上賭博習慣的社會期望相違背。
對於馬會屢次偷步偷雞,暗暗地將社會容忍賭博的底線往下拉,作為監管馬會的博獎會及民政事務局,應立即制止馬會這種推銷馬票的手法。我們要求當局盡快跟進,制止馬會在投注站以外的地方銷售與賭博有關之產品,避免鼓吹賭風。
作者是監察賭風聯盟成員
《明報》,2009年11月16日
【明報專訊】馬會以成立125周年為名,發行紀念馬票。本來馬票乃合法投注,無可厚非,但原來馬會推出馬票之餘,更公然於7-11便利店、惠康超級市場、Citibank、東亞、匯豐及恒生銀行等青少年可隨意進出的地點推銷。也有市民投訴,於惠康超級市場內,甚至有職員主動向顧客推銷馬票,聯盟對事件極度關注及強烈反對。
超市、便利店是青少年常到的地方,馬會於這些地方推銷馬票,無疑製造大量機會給這些未成年人士接觸賭博。雖然馬會有聲明指出馬票「不會售賣給18歲以下人士」,但在超市、便利店等地點中,店員根本沒有可能仔細地檢查,無從確保「走漏眼」情不會發生。
除了使青少年能接觸這些投注產品外,這樣販賣馬票,就連原本對投注無興趣的市民也被吸引。而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在超市、便利店等地方張貼,根本就將馬會的宣傳,由投注站擴散至社會上每個角落,這實有違「不鼓勵賭博」政策。
另外,馬會以「偷雞」手法,企圖令投注博彩衝出投注站,其實早有前科。早於1999年馬會推出「千禧馬票」時,已曾提出要在便利店售賣,更要求將馬票放寬至青少年也能購買,遭教會、教育、家長及社工界等團體反對。
疑為便利賭博鋪路
馬會其後又於2003年嘗試在赤柱商場設立「自助投注站」,至今又借推出紀念馬票的機會重施故伎,更將馬票的銷售點由便利店,擴展至銀行、超市等地方──凡此種種,實在有理由叫人相信,馬會今次販賣馬票,是為其日後於超市、便利店推出「便利賭博」鋪路,馬票之後,很有可能研究自助銷售六合彩,甚至是在便利店內設置自助投注機等。
就連以賭博業為主打的澳門,最近當地政府與6家博彩企業負責人亦同意博彩業不宜無限擴張,會在未來3個月內提出法例,要求將限制進入賭場的年齡由18歲提高至21歲,並將角子機場遷離民居等。香港賽馬會於超市、便利店、銀行推銷馬票,以及較早前在幼稚園樓下開設投注站,實在與避免青少年染上賭博習慣的社會期望相違背。
對於馬會屢次偷步偷雞,暗暗地將社會容忍賭博的底線往下拉,作為監管馬會的博獎會及民政事務局,應立即制止馬會這種推銷馬票的手法。我們要求當局盡快跟進,制止馬會在投注站以外的地方銷售與賭博有關之產品,避免鼓吹賭風。
作者是監察賭風聯盟成員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通識科的十大難點
信報財經新聞
P11 | 時事評論 | By 何漢權 2009-11-14
通識科的十大難點
政府宣傳片段,說的是新高中學制來臨,這是新天新地,學的與教的,都是笑臉迎人並且充滿期盼。其實,新高中三三四學制,早在三年多前已經降落在中一班房裏頭,只不過學校的人手編制、資源配套與教學環境並未有改變,一切依舊。那時候,雖離公開考試課程關口還遠,馬腳未露,政府毋須急於唱好而已。但如今新高中三三四新課程正式踏入考試圈,總要將美麗新學制展現人前,藉此鼓勵學生、家長、教師乃至社會各界的士氣。
課程目標難落實
大躍進愈唱不出進步來,教育的改良更是一步一腳印,沒有仔細的規劃、資源的投入以及全盤的策略,校園內外只會繼續累積怨氣。新高中學制,通識科既要搖身變成等同中、英、數的獨立必修地位,考試評核又分七個等級,資源落實學校又毫無寸進,校長、教師與學生有苦自己知。九月到十一月,教育現場上,實踐檢驗難點,概括十則。
一、課程目標高遠難落實:摘取幾項目標內容就教,當中包括要「對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成為獨立思考者,能夠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不斷轉變情況而建構知識」;「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在辦公室內,愈寫目標就愈偉大、愈洋洋灑灑,知識、技能與態度是夢幻組合,但在開科資源緊絀、通識科施教人才匱乏嚴重等的限制之下,美麗的目標能被實踐出來嗎?
二、語文工具大障礙:語文微調政策,總的方向是進一步挫折母語教學,按理按市場公平、並要向家長交代的原則,開設全英班或部分英文班的學校,通識科應用英語設教,三大單元中的「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與「今日香港與現代中國」,師生應用英語論述嗎?怎樣用英語論述?最後能深化知識並且建立價值觀嗎?
學生教師超負荷
三、獨立專題探究(IES)的困苦:通識科要求學習三大單元六大範疇外,再加一個獨立專題探究。顧名思義,這是學生自行探求專題、製造學問的重要關鍵,課程要求教師授課九十小時便可,能嗎?再說,教師行政及批改是年年層層疊疊,整份通識科要交三次分數,而每次交分就要分別列出過程與成果兩部分,如果說真的,要做好這份功課,師生同感束手無策。
四、跨單元成果探索的恐慌:通識科的考核強調不能死記硬背,高唱要瓣瓣通,三大單元六大範疇要縱橫兼顧,知識、情感與價值要能夠互相遷移,並且能加以比較。一粒沙裏見世界,當然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但對一名中四至中六、只有兩年多時間學習、又要追趕公開考試分數的學生來說,行嗎?
五、基礎學科的零落、傳統知識的再疏鬆:新高中學制考試,強調學生適宜4+2X(即四科主修科,再加兩科必修),通識已成為獨立必修科,而該科又被教局號稱是文理兼備的大科,為公開考試佔先機,不少學校已自行研發,在初中階段將傳統學科如地理、中史、世史等學科合併,一心一意搞好通識科。
而近日,政府亦不甘人後,推出中一至中三的「生活與社會」科諮詢稿,名正言順的弄個小通識出來,就以初中中史科為例,已經有超過一百所中學,在初中階段或明或暗的取消了,其他各科的生存就更可想而知。
六、通識教材設定的艱難:因通識科的學與教內容是無邊無際,又重「當代議題」,教育局面對「現實」說不設教科書,單從行政角度看,一句不設教科書就可回應了事,但在課室內施教的老師們,面對廣闊的知識海洋,日日新鮮但卻天天折舊的當代議題,如何備課?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七、教師通識見地的局限:自從教局霸王硬上弓,要通識全面上馬之日起,學校不得不組成通識教師隊伍,說得坦白一點,教育局所辦的通識教師培訓課程,培訓與被培訓的,都是拉雜成軍,並以很短的培訓時間就完成事功,趕赴戰場。
八、學生及教師的工作量超負荷:若按通識科課程目標的要求,按課程內容的指示,中學生小小年紀完成獨立專題探究,學生應付艱難,當然,老師自必然要齊齊辛苦了,不要忘記,師生還要有其他學科等要互動一番。
九、師生對媒體資訊吐納的危機:通識科的全面推行,角色決定道理,各類媒體都在支持,這是市場生存的大問題,通識科要尋找資料,媒體是必然的渠道,但看現今資訊泛濫,價值錯亂,師生如何消受?
十、七級公開評核試,通識受殺傷持續:很早已有專家學者給予意見,通識應學但不應考,就算必考,總不要設七級分類,單說及格與不合格就可以了,事實上,已有補習社專攻公開試,公開設帳授徒,將通識工具化、考試化了。至於要用怎樣的標準評通識才能公平,更是無法回答的難題!
P11 | 時事評論 | By 何漢權 2009-11-14
通識科的十大難點
政府宣傳片段,說的是新高中學制來臨,這是新天新地,學的與教的,都是笑臉迎人並且充滿期盼。其實,新高中三三四學制,早在三年多前已經降落在中一班房裏頭,只不過學校的人手編制、資源配套與教學環境並未有改變,一切依舊。那時候,雖離公開考試課程關口還遠,馬腳未露,政府毋須急於唱好而已。但如今新高中三三四新課程正式踏入考試圈,總要將美麗新學制展現人前,藉此鼓勵學生、家長、教師乃至社會各界的士氣。
課程目標難落實
大躍進愈唱不出進步來,教育的改良更是一步一腳印,沒有仔細的規劃、資源的投入以及全盤的策略,校園內外只會繼續累積怨氣。新高中學制,通識科既要搖身變成等同中、英、數的獨立必修地位,考試評核又分七個等級,資源落實學校又毫無寸進,校長、教師與學生有苦自己知。九月到十一月,教育現場上,實踐檢驗難點,概括十則。
一、課程目標高遠難落實:摘取幾項目標內容就教,當中包括要「對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成為獨立思考者,能夠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不斷轉變情況而建構知識」;「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在辦公室內,愈寫目標就愈偉大、愈洋洋灑灑,知識、技能與態度是夢幻組合,但在開科資源緊絀、通識科施教人才匱乏嚴重等的限制之下,美麗的目標能被實踐出來嗎?
二、語文工具大障礙:語文微調政策,總的方向是進一步挫折母語教學,按理按市場公平、並要向家長交代的原則,開設全英班或部分英文班的學校,通識科應用英語設教,三大單元中的「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與「今日香港與現代中國」,師生應用英語論述嗎?怎樣用英語論述?最後能深化知識並且建立價值觀嗎?
學生教師超負荷
三、獨立專題探究(IES)的困苦:通識科要求學習三大單元六大範疇外,再加一個獨立專題探究。顧名思義,這是學生自行探求專題、製造學問的重要關鍵,課程要求教師授課九十小時便可,能嗎?再說,教師行政及批改是年年層層疊疊,整份通識科要交三次分數,而每次交分就要分別列出過程與成果兩部分,如果說真的,要做好這份功課,師生同感束手無策。
四、跨單元成果探索的恐慌:通識科的考核強調不能死記硬背,高唱要瓣瓣通,三大單元六大範疇要縱橫兼顧,知識、情感與價值要能夠互相遷移,並且能加以比較。一粒沙裏見世界,當然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但對一名中四至中六、只有兩年多時間學習、又要追趕公開考試分數的學生來說,行嗎?
五、基礎學科的零落、傳統知識的再疏鬆:新高中學制考試,強調學生適宜4+2X(即四科主修科,再加兩科必修),通識已成為獨立必修科,而該科又被教局號稱是文理兼備的大科,為公開考試佔先機,不少學校已自行研發,在初中階段將傳統學科如地理、中史、世史等學科合併,一心一意搞好通識科。
而近日,政府亦不甘人後,推出中一至中三的「生活與社會」科諮詢稿,名正言順的弄個小通識出來,就以初中中史科為例,已經有超過一百所中學,在初中階段或明或暗的取消了,其他各科的生存就更可想而知。
六、通識教材設定的艱難:因通識科的學與教內容是無邊無際,又重「當代議題」,教育局面對「現實」說不設教科書,單從行政角度看,一句不設教科書就可回應了事,但在課室內施教的老師們,面對廣闊的知識海洋,日日新鮮但卻天天折舊的當代議題,如何備課?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七、教師通識見地的局限:自從教局霸王硬上弓,要通識全面上馬之日起,學校不得不組成通識教師隊伍,說得坦白一點,教育局所辦的通識教師培訓課程,培訓與被培訓的,都是拉雜成軍,並以很短的培訓時間就完成事功,趕赴戰場。
八、學生及教師的工作量超負荷:若按通識科課程目標的要求,按課程內容的指示,中學生小小年紀完成獨立專題探究,學生應付艱難,當然,老師自必然要齊齊辛苦了,不要忘記,師生還要有其他學科等要互動一番。
九、師生對媒體資訊吐納的危機:通識科的全面推行,角色決定道理,各類媒體都在支持,這是市場生存的大問題,通識科要尋找資料,媒體是必然的渠道,但看現今資訊泛濫,價值錯亂,師生如何消受?
十、七級公開評核試,通識受殺傷持續:很早已有專家學者給予意見,通識應學但不應考,就算必考,總不要設七級分類,單說及格與不合格就可以了,事實上,已有補習社專攻公開試,公開設帳授徒,將通識工具化、考試化了。至於要用怎樣的標準評通識才能公平,更是無法回答的難題!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功能組別的自殺和他殺
張文光﹕功能組別的自殺和他殺
(明報)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05:10
【明報專訊】唐英年 親疏有別,向保皇黨透露2012的心水方案,說明中央已有定調,諮詢只是政治騷。
民主派 應沉著應戰,起碼香港並非澳門 ,沒有港澳辦張曉明的三權合作;起碼民主派仍有否決權,儘管是不穩定的聯盟。
民主派應突破鳥籠諮詢,超越區議會 選舉的視野,完成港人四分一世紀的民主夢,推倒民主路上的兩座大山:欽點特首和功能組別,實現真普選 。
中央曾公開承諾:2017和2020普選特首和立法會 ,而特首的提名門檻將是中央的篩選關卡,功能組別仍會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左派圈子流行的說法是:特首提名門檻尚可商議,功能組別選舉不易取消。
提倡三權合作的張曉明,說功能組別佔生產總值九成,維持功能組別符合香港的實際情况。正是張曉明一席話,使民主派如夢初醒,明白只有時間表仍是虛幻,沒有終極普選路線圖,魚目可以混珠,功能還是普選。2020立法會普選,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假民主。
曾蔭權 比張曉明含蓄,只說為免政改的戰線太長,暫不宜討論功能組別的存廢。曾蔭權的迴避與張曉明的直率,是否說明中央仍有一種聲音,讓功能組別以變種的方式存在?這令人想起中英聯合聲明 ,當年最迷惑港人的條文: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向立法機關負責。
即使精細老練如司徒華 ,也曾誤信選舉就是普選,向港人真心推薦聯合聲明。誰料《基本法 》的選舉,有分區直選、功能組別和選舉委員會3種模式。若不是當年《基本法》寫下選舉委員會的死期,恐怕今天仍與功能組別聯手負隅頑抗,直至2020仍不願退出政治舞台。
中央須為功能組別寫下終止期
誰願放棄政治免費午餐?誰會主動交回政治特權?若中央不想放棄功能組別,那2020立法會普選就是欺騙;若中央真想解決功能組別,就必須及早當機立斷,為功能組別寫下明確的終止期,像當年處理選舉委員會的結局一樣。
功能組別特權的存廢,愈遠愈朦朧,愈近愈情濃,這是真實的人性。今天的功能組別議員,2020大抵已退出政壇,他們或能從大局出發,投票放棄延續至35年的特權。但接近2020的功能議員,要投票取消功能組別,等同取消他們的政治生命,是與虎謀皮,難於登天。
《基本法》政制的弔詭之處,是要功能議員殺去功能組別,立法會才夠三分二票通過。今天的功能議員,殺去10年後的功能組別,是他殺;接近2020的功能議員,殺去自己的功能組別,是自殺。他殺已不易,自殺更艱難,真心要解決功能組別,是愈早愈好;假意要取消功能組別,是愈遲愈妙,真假民主的分野盡在於此。
當前,曾蔭權民望已貼近董建華 ,政改方案就是曾蔭權的23條,這是曾蔭權最重大的考驗,兵凶戰危,請勿腳痛。
思考問題
你是否支持取消功能組別?為什麼?
其他資料
http://programme.tvb.com/news/newsmagazine/episode/20091008/#page-1
(明報)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05:10
【明報專訊】唐英年 親疏有別,向保皇黨透露2012的心水方案,說明中央已有定調,諮詢只是政治騷。
民主派 應沉著應戰,起碼香港並非澳門 ,沒有港澳辦張曉明的三權合作;起碼民主派仍有否決權,儘管是不穩定的聯盟。
民主派應突破鳥籠諮詢,超越區議會 選舉的視野,完成港人四分一世紀的民主夢,推倒民主路上的兩座大山:欽點特首和功能組別,實現真普選 。
中央曾公開承諾:2017和2020普選特首和立法會 ,而特首的提名門檻將是中央的篩選關卡,功能組別仍會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左派圈子流行的說法是:特首提名門檻尚可商議,功能組別選舉不易取消。
提倡三權合作的張曉明,說功能組別佔生產總值九成,維持功能組別符合香港的實際情况。正是張曉明一席話,使民主派如夢初醒,明白只有時間表仍是虛幻,沒有終極普選路線圖,魚目可以混珠,功能還是普選。2020立法會普選,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假民主。
曾蔭權 比張曉明含蓄,只說為免政改的戰線太長,暫不宜討論功能組別的存廢。曾蔭權的迴避與張曉明的直率,是否說明中央仍有一種聲音,讓功能組別以變種的方式存在?這令人想起中英聯合聲明 ,當年最迷惑港人的條文: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行政機關向立法機關負責。
即使精細老練如司徒華 ,也曾誤信選舉就是普選,向港人真心推薦聯合聲明。誰料《基本法 》的選舉,有分區直選、功能組別和選舉委員會3種模式。若不是當年《基本法》寫下選舉委員會的死期,恐怕今天仍與功能組別聯手負隅頑抗,直至2020仍不願退出政治舞台。
中央須為功能組別寫下終止期
誰願放棄政治免費午餐?誰會主動交回政治特權?若中央不想放棄功能組別,那2020立法會普選就是欺騙;若中央真想解決功能組別,就必須及早當機立斷,為功能組別寫下明確的終止期,像當年處理選舉委員會的結局一樣。
功能組別特權的存廢,愈遠愈朦朧,愈近愈情濃,這是真實的人性。今天的功能組別議員,2020大抵已退出政壇,他們或能從大局出發,投票放棄延續至35年的特權。但接近2020的功能議員,要投票取消功能組別,等同取消他們的政治生命,是與虎謀皮,難於登天。
《基本法》政制的弔詭之處,是要功能議員殺去功能組別,立法會才夠三分二票通過。今天的功能議員,殺去10年後的功能組別,是他殺;接近2020的功能議員,殺去自己的功能組別,是自殺。他殺已不易,自殺更艱難,真心要解決功能組別,是愈早愈好;假意要取消功能組別,是愈遲愈妙,真假民主的分野盡在於此。
當前,曾蔭權民望已貼近董建華 ,政改方案就是曾蔭權的23條,這是曾蔭權最重大的考驗,兵凶戰危,請勿腳痛。
思考問題
你是否支持取消功能組別?為什麼?
其他資料
http://programme.tvb.com/news/newsmagazine/episode/20091008/#page-1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作曲反驗毒:豈不只是政治棋子?
世紀.人文動線﹕作曲反驗毒:豈不只是政治棋子?
《明報》,2009年11月11日
校園驗毒年中提出,擾攘半年,本學期在大埔試行,令人疑慮:借青少年利益之名,行無信任的監控,何異於成人行使權力的帝國主義意識?周日(14日)上午11時半,青年團體捍衛青年權聯盟會發起反驗毒遊行。
遊行的主題曲,創作者是世界女排大獎賽主題曲《華麗勝利》的作者李林風。
20歲的李林風現就讀HKU SPACE傳媒與文化副學士,早在風波之初,李林風便獲邀作曲反驗毒,但身為基督徒的他反覆思索近5個月,總掙扎「反驗毒」是否正確,是否對青少年「好」。
直至他終於找到濫藥的朋友,明白其所感,想通了驗毒計劃的「本質」:「計劃說要幫助濫藥者,但真正濫藥的學生只會想:死啦我點返學呢?只會逃學或躲避。假如我需要幫助,一早便尋求幫忙了,怎待政府的計劃;而這不過是排斥了最需要協助但無力反抗的學生,是政府的政治棋子,也是官員爭取民望的偽善動作。」
驗毒計劃要學生自證清白,而非由檢舉者蒐集「罪證」,法治情神失陷,教人心寒。
「中一二時,我患上抑鬱症,至今仍然在吃精神病藥物,長期見心理醫生。若驗毒計劃發生在我學生年代,頭髮驗毒在我身上便會驗出假陽性。那會見精神科的私隱便會曝光,無異將原本掩藏得好好的創疤掏出來,當中的心理傷害可是一輩子的,更別說被貼上『瘋癲』的標籤了。」
他比喻:「驗毒就似,若殺一人可以救萬人,那一人是否該殺?那只是將人分化成精英與『無用』之人,將『壞分子』排斥,不是很殘忍嗎?」
而他創作的歌,題為《沉溺》,立場在描述現實而非批判濫藥者甚至政府,更不希望成為了歧視青少年的幫兇:「每個人都有沉溺的事物,像我沉溺的是音樂、當權者的是權力遊戲,而有些孩子則是升上火星的旅程。」因為此歌,他終於完成了兩年來的夢想,組成樂隊Tesla。
Tesla是與愛迪生同代的發明家,他的發明走在時代之先。李林風期望歌能助人,歌中有信息寄語:死亡只讓親者傷心,而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並非像社會的世代壓迫,只會說成是少年之過。
當年他在病中,在青少年牧養團契總見到出入戒毒中心的青年,知道濫藥最常見的理由便是快速脫離失戀等痛苦的希望。但驗毒計劃並無撫慰少年傷痛,留下他們蜷縮被窩中感受孤獨。
「 無人來問過/我究竟需要什麼/讓我把失控變改/缺席於毒海/ 迷醉於變幻似哀/雙眼都掩蓋」但願這歌聲,而非「假自願」的驗毒計劃,解救少年的於失落。
[文/鄭依依]
《明報》,2009年11月11日
校園驗毒年中提出,擾攘半年,本學期在大埔試行,令人疑慮:借青少年利益之名,行無信任的監控,何異於成人行使權力的帝國主義意識?周日(14日)上午11時半,青年團體捍衛青年權聯盟會發起反驗毒遊行。
遊行的主題曲,創作者是世界女排大獎賽主題曲《華麗勝利》的作者李林風。
20歲的李林風現就讀HKU SPACE傳媒與文化副學士,早在風波之初,李林風便獲邀作曲反驗毒,但身為基督徒的他反覆思索近5個月,總掙扎「反驗毒」是否正確,是否對青少年「好」。
直至他終於找到濫藥的朋友,明白其所感,想通了驗毒計劃的「本質」:「計劃說要幫助濫藥者,但真正濫藥的學生只會想:死啦我點返學呢?只會逃學或躲避。假如我需要幫助,一早便尋求幫忙了,怎待政府的計劃;而這不過是排斥了最需要協助但無力反抗的學生,是政府的政治棋子,也是官員爭取民望的偽善動作。」
驗毒計劃要學生自證清白,而非由檢舉者蒐集「罪證」,法治情神失陷,教人心寒。
「中一二時,我患上抑鬱症,至今仍然在吃精神病藥物,長期見心理醫生。若驗毒計劃發生在我學生年代,頭髮驗毒在我身上便會驗出假陽性。那會見精神科的私隱便會曝光,無異將原本掩藏得好好的創疤掏出來,當中的心理傷害可是一輩子的,更別說被貼上『瘋癲』的標籤了。」
他比喻:「驗毒就似,若殺一人可以救萬人,那一人是否該殺?那只是將人分化成精英與『無用』之人,將『壞分子』排斥,不是很殘忍嗎?」
而他創作的歌,題為《沉溺》,立場在描述現實而非批判濫藥者甚至政府,更不希望成為了歧視青少年的幫兇:「每個人都有沉溺的事物,像我沉溺的是音樂、當權者的是權力遊戲,而有些孩子則是升上火星的旅程。」因為此歌,他終於完成了兩年來的夢想,組成樂隊Tesla。
Tesla是與愛迪生同代的發明家,他的發明走在時代之先。李林風期望歌能助人,歌中有信息寄語:死亡只讓親者傷心,而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並非像社會的世代壓迫,只會說成是少年之過。
當年他在病中,在青少年牧養團契總見到出入戒毒中心的青年,知道濫藥最常見的理由便是快速脫離失戀等痛苦的希望。但驗毒計劃並無撫慰少年傷痛,留下他們蜷縮被窩中感受孤獨。
「 無人來問過/我究竟需要什麼/讓我把失控變改/缺席於毒海/ 迷醉於變幻似哀/雙眼都掩蓋」但願這歌聲,而非「假自願」的驗毒計劃,解救少年的於失落。
[文/鄭依依]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談網民「人肉搜索」
談網民「人肉搜索」
吳斌指新例不能規管
《明報》2009年11月10日
【明報專訊】城大學生阿軒被網民「人肉搜尋」資料,並指其「推女友落樓梯致小產」,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吳斌昨指出,這種「起底」情不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管,因為法例立法原意是針對機構保障資料,並非針對個人消閒用途。他指出,若同類事件日益增加,政府應想辦法處理。
條例針對機構保障資料
吳斌昨日出席總商會座談會時向記者表示,至今未收到就「阿軒」事件的投訴,他不想直接評論事件。
修訂《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諮詢文件建議,把未經資料使用者同意下披露個人資料以「取利」或作「惡意用途」列為罪行。吳斌昨指出,即訂立了新法例,也不能規管網民「起底」的行為。
他解釋,「惡意用途」的寫法並非針對「人肉搜尋」,「市民要了解這法例比較上不是針對某種行為而作處分,因為有其他法例可以做,例如對於前任男友或女友做出壞名譽或傷害……便有其他條例處理。」
他直言﹕「不能太依賴這條例可以解決所有人與人的爭拗,這法例最初的原意不是這樣。」現時條例豁免個人活動,「男友及女友擺我的資料上去(網),現時法例不受管制,這個是個人爭拗,條例主要針對機構使用者」。
他指出,現時條例主要是針對機構內的工作職能,是否合乎條例的6項保障資料原則,包括蒐集資料是否有需要、是否合乎工作職能、就目的來說是否過量蒐集資料、蒐集方式是否合法公平等。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52條,獲豁免的情包括有關個人資料的持有,只是與其私人事務、家庭事務或家居事務有關,又或者該個人資料只為消閒目的而持有。
思考問題
你們會如何評價這種網絡行為?
吳斌指新例不能規管
《明報》2009年11月10日
【明報專訊】城大學生阿軒被網民「人肉搜尋」資料,並指其「推女友落樓梯致小產」,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吳斌昨指出,這種「起底」情不受《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管,因為法例立法原意是針對機構保障資料,並非針對個人消閒用途。他指出,若同類事件日益增加,政府應想辦法處理。
條例針對機構保障資料
吳斌昨日出席總商會座談會時向記者表示,至今未收到就「阿軒」事件的投訴,他不想直接評論事件。
修訂《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諮詢文件建議,把未經資料使用者同意下披露個人資料以「取利」或作「惡意用途」列為罪行。吳斌昨指出,即訂立了新法例,也不能規管網民「起底」的行為。
他解釋,「惡意用途」的寫法並非針對「人肉搜尋」,「市民要了解這法例比較上不是針對某種行為而作處分,因為有其他法例可以做,例如對於前任男友或女友做出壞名譽或傷害……便有其他條例處理。」
他直言﹕「不能太依賴這條例可以解決所有人與人的爭拗,這法例最初的原意不是這樣。」現時條例豁免個人活動,「男友及女友擺我的資料上去(網),現時法例不受管制,這個是個人爭拗,條例主要針對機構使用者」。
他指出,現時條例主要是針對機構內的工作職能,是否合乎條例的6項保障資料原則,包括蒐集資料是否有需要、是否合乎工作職能、就目的來說是否過量蒐集資料、蒐集方式是否合法公平等。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52條,獲豁免的情包括有關個人資料的持有,只是與其私人事務、家庭事務或家居事務有關,又或者該個人資料只為消閒目的而持有。
思考問題
你們會如何評價這種網絡行為?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MS1、中四級第六次導修(11月9日至14日)
討論議題︰援交
討論問題:
1)不少人指出援交是不道德的,但仍有不少男女參與援交,原因為何?
2)援交潮反映了現今社會對金錢及男女關係的價值觀是怎樣的?
3)援交與自尊的建立有何關係?
須呈交之功課
導修預備工作紙
討論問題:
1)不少人指出援交是不道德的,但仍有不少男女參與援交,原因為何?
2)援交潮反映了現今社會對金錢及男女關係的價值觀是怎樣的?
3)援交與自尊的建立有何關係?
須呈交之功課
導修預備工作紙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我沒後悔賣身,又有誰堅決不賣思想靈魂?
我沒後悔賣身,又有誰堅決不賣思想靈魂?
《明報》,2009年8月9日
個人賣身經驗微不足道,本來不值一提,但當社會又對模與援交鬧得臉紅耳赤的時候,就愈覺得烈女滿天下,卻沒有聽得順耳的公道話。
讓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在家暴下長大,15歲住進協青社、兒童之家,是未滿18歲便搬出來自立生活的「暴風少年」。猶記得那是經濟蕭條的二○○○年,我跟同年的男友在西環租住了一間月租2800元的套房,輪候廉價公屋又不知要等多久,難道真的要選擇全無私隱的荷蘭宿舍、籠屋又或是板間房?不如兩個人在一起,捱大一點的世界吧!
缺家庭溫暖早自立生活
當時西環滿街都是10蚊店,賣的是填飽半餐的粉麵、小食和家具。午膳時,我最喜歡跟稔熟的女同學共享一份午餐盒﹔放學後,我待在家中做了功課後,覺餓了便煮吃。懶洋洋地拆開一包即食麵,把它掉進一大碗泡滿蔬菜的熱水,放進微波爐又成了一餐。別罵我懶,寒舍淺窄得放不下煮食爐和石油氣,只有電腦。晚上,我趁男友還在上夜班的時候,在網上找生意,目標只有一個﹕付得起錢又喜歡少男的人。
那時一個月接客三數次,收入已足夠維持生計,還有餘錢多買幾件簡便耐用的襯衫和牛仔褲。不是說我不貪圖名牌,只是怎樣看都不認為那塊LV真皮布和Gucci的金屬環值那個價錢!當然,我也有自知之明,值過千元的兩小時相悅,不可能比品牌還要長青,好歹也要半工讀的完成大學學位吧!畢業後才應驗了,幹的可以跟學的毫不相干,卻又是投身現實社會必須的入場券。我沒有後悔以身體換取大學生活,畢竟誰都知道香港地是個搵快錢的地方,停下來想就注定被淘汰。人情冷暖是件賣帳的事,怕就回家向打你罵你的貧困家庭討飯吃!
讚模目標清晰夠專業
打開報紙看見周秀娜說﹕「滿足男人性幻想,我很樂意!」我心想﹕你思想真成熟,目標清晰夠專業!如果這真的是她本人說的話,這張嘴巴也算是跟讀者有交代。奈何那晚我親耳聽見港男少年組的參賽者笑罵模未夠秤﹕「只是賣樣賣身材,我們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女士們竟頓然拍爛手掌!那一刻震動了我的神經,我對這班熟女被迷惑得神魂顛倒起了懷疑﹕這種「層壓式」的訕笑是嘲弄那位港男五十步笑百步,還是同步與電視台一起跟模劃清界線?抑或是,嫉妒別人未夠秤就單槍匹馬賣幾萬本寫真?
吃模特兒這行飯,除了要國色天香,性感儀態氣質缺一不可。今天這班體態完美的香奈兒所掙的,比一眾賣知識的廉價大學實習生的起薪點還要高,殊途同歸的都是等機會、待伯樂。
我安在家中電腦前嘆了3聲﹕
一嘆自己沒有模般青春無敵;
二嘆這班港男比我四肢發達,頭腦卻簡單得異常快樂;
三嘆我們為三餐一宿也好,為爭名逐利也好,有種道德從來都絕於香港主流,那叫反思。
說到底,我認為援交比一些所謂獨立議員更獨立自主,模比港男更有搵錢頭腦!
而今年快將26歲的我?誰也奪不去我自食其力的尊嚴。
文 李亭漁
思考問題
你會如何回應作者的自白,對援交的辯解?
《明報》,2009年8月9日
個人賣身經驗微不足道,本來不值一提,但當社會又對模與援交鬧得臉紅耳赤的時候,就愈覺得烈女滿天下,卻沒有聽得順耳的公道話。
讓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在家暴下長大,15歲住進協青社、兒童之家,是未滿18歲便搬出來自立生活的「暴風少年」。猶記得那是經濟蕭條的二○○○年,我跟同年的男友在西環租住了一間月租2800元的套房,輪候廉價公屋又不知要等多久,難道真的要選擇全無私隱的荷蘭宿舍、籠屋又或是板間房?不如兩個人在一起,捱大一點的世界吧!
缺家庭溫暖早自立生活
當時西環滿街都是10蚊店,賣的是填飽半餐的粉麵、小食和家具。午膳時,我最喜歡跟稔熟的女同學共享一份午餐盒﹔放學後,我待在家中做了功課後,覺餓了便煮吃。懶洋洋地拆開一包即食麵,把它掉進一大碗泡滿蔬菜的熱水,放進微波爐又成了一餐。別罵我懶,寒舍淺窄得放不下煮食爐和石油氣,只有電腦。晚上,我趁男友還在上夜班的時候,在網上找生意,目標只有一個﹕付得起錢又喜歡少男的人。
那時一個月接客三數次,收入已足夠維持生計,還有餘錢多買幾件簡便耐用的襯衫和牛仔褲。不是說我不貪圖名牌,只是怎樣看都不認為那塊LV真皮布和Gucci的金屬環值那個價錢!當然,我也有自知之明,值過千元的兩小時相悅,不可能比品牌還要長青,好歹也要半工讀的完成大學學位吧!畢業後才應驗了,幹的可以跟學的毫不相干,卻又是投身現實社會必須的入場券。我沒有後悔以身體換取大學生活,畢竟誰都知道香港地是個搵快錢的地方,停下來想就注定被淘汰。人情冷暖是件賣帳的事,怕就回家向打你罵你的貧困家庭討飯吃!
讚模目標清晰夠專業
打開報紙看見周秀娜說﹕「滿足男人性幻想,我很樂意!」我心想﹕你思想真成熟,目標清晰夠專業!如果這真的是她本人說的話,這張嘴巴也算是跟讀者有交代。奈何那晚我親耳聽見港男少年組的參賽者笑罵模未夠秤﹕「只是賣樣賣身材,我們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女士們竟頓然拍爛手掌!那一刻震動了我的神經,我對這班熟女被迷惑得神魂顛倒起了懷疑﹕這種「層壓式」的訕笑是嘲弄那位港男五十步笑百步,還是同步與電視台一起跟模劃清界線?抑或是,嫉妒別人未夠秤就單槍匹馬賣幾萬本寫真?
吃模特兒這行飯,除了要國色天香,性感儀態氣質缺一不可。今天這班體態完美的香奈兒所掙的,比一眾賣知識的廉價大學實習生的起薪點還要高,殊途同歸的都是等機會、待伯樂。
我安在家中電腦前嘆了3聲﹕
一嘆自己沒有模般青春無敵;
二嘆這班港男比我四肢發達,頭腦卻簡單得異常快樂;
三嘆我們為三餐一宿也好,為爭名逐利也好,有種道德從來都絕於香港主流,那叫反思。
說到底,我認為援交比一些所謂獨立議員更獨立自主,模比港男更有搵錢頭腦!
而今年快將26歲的我?誰也奪不去我自食其力的尊嚴。
文 李亭漁
思考問題
你會如何回應作者的自白,對援交的辯解?
不是羔羊,是鏡子——與兩名男性工作者談援交
周日話題﹕不是羔羊,是鏡子——與兩名男性工作者談援交
《明報》,2009年8月9日
【明報專訊】到底,怎樣才叫援交?這個忽然翻熱的潮語是什麼意思?
為了獲得金錢而答應與人約會,而不一定有性行為?
一心嫁個有錢人的女子算不算?一夜情後要求對方付房租呢?
富婆的風水師係唔係?真不易定案,主流意見卻把援交想像為﹕
年輕無知、貪慕虛榮、價值扭曲、家庭破碎、
朋輩影響、性愛分家、濫用網絡、不懂保護自己、欠缺性教育的迷途羔羊,
踏上歪門邪道,亟須 成年人扶正打救。
其實,大家或多或少符合以上條件,
誰在樓盤前擦亮眼睛?誰在推銷奢華生活價值?
在計算婚姻市場的身價?誰在AV片裏學習體位?
誰靠樣貌身材吃飯?誰為餬口,連靈魂也掉下?偽善的人請放下石頭罷。
最近有報道說暑假期間,援交男女個案激增,兩位受訪的男同志性工作者,都笑說﹕「才不是,一直都有,只是從前未有人炒作。」他們一個叫阿威,20歲,身形高大,18歲開始從事Money Boy;另一位叫阿光,16歲,升中四,可愛俊美,間中客串,13歲開始活躍。
服務專業 一身本領
阿威敬業樂業,價錢高(千來元一小時),有一定名氣,對自我 要求非常嚴格,他一口氣說﹕「要學習多方面的語言、增強體格、天天健身、掌握性技巧、令客人相信你、讓客人舒服、懂得溝通、維持關係、服務熱誠等等。」明顯地,性工作跟其他專業服務(及婚姻市場)一樣,均需要不同的資本,包括身體資本,如樣貌、身形、青春;文化資本,包括談吐、性技巧、氣質、才藝、溝通能力;以及對「行情」的掌握,很會打算的阿威,對市場消息非常敏感,清楚股市好,叫什麼價;物價貴時,就有降價準備。
同樣地,性工作跟其他行業一樣,有它的風險,收入不穩,如阿威在生意淡薄時,需要兼職搭棚才能生活。他出身單親家庭,在非正規學校長大,曾有過度活躍症,讀書不多,卻滿有世故的街頭智慧,以及只能靠自己不平則鳴的硬朗。他學歷低,中三畢業,出路有限,做過快餐、搭竹、地盤雜工,現在一樣以身體工作,改善生活,自我培訓,展露才華,沒有不妥。「食環署官員、立法局議員做得不好都被人投訴啦,我令客人滿意,就是最大滿足。」
當然,客人有好有壞,「有些要你在webcam前脫衣,驗貨似的看夠了才出來,出來了,又躲起來看,覺得不喜歡便放飛機,我們時間、車錢都要賠上。」經驗豐富的阿光說﹕「好的客,就是懂得性是一回什麼事,重溝通,雙方都會享受;壞的客就是硬上強來,行為粗暴,不理對方感受。」原本一臉倦容的阿光,說起自己的專業時,雙眼發亮。他小學時,已知道自己只愛男生,13歲開始網上認識志同道合的人,是午夜藍(建立哥仔互助平台的機構)的核心參與者。「從前在網上,你會找到自己人,有我們的社區,是一種獨特的風格,不是只談錢或性。現在沒有了。」
尊重別人 何其困難
談起傳媒最近對援交的負面形容,亞威馬上連番質問﹕「難道我做援交,就要受批評嗎?職業不是無分尊卑嗎?我覺得在香港找一份職業十分困難,我幾經辛苦才找到一份可以投身的工作,鍾意做,又做得好,卻為何要成為『話柄』?究竟社會怎樣才滿意,難道你要我點,我就要點?」「傳媒為何不做些有建設性的新聞嗎?例如介紹比援交更好的工作。有一些人開口埋口話要幫人,卻胡亂批評援交,到最後,社會、報紙評論會幫得上所謂『援交』男女的什麼忙?倒不如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幾年前,平機會 的廣告都叫人唔好把尺出街量度別人,現在不正是在自打嘴巴嗎?」
「你們的狹窄心胸幾時可以擴闊?有色眼鏡幾時可以放低?不了解就指罵,不是藉口!究竟,尊重別人有幾困難呢?」
不是受害 自主自強
阿光雖然一臉幼氣,說話卻相當成熟,他最討厭成年人把援交說成「什麼身體烙印、一世後悔;什麼被人操控,身不由己,都是廢話。掙錢生活,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什麼不妥?屋企才給我200元一個星期,怎夠?上學、坐車、吃飯都要錢。雖然我不會買名牌,但有人想買名牌,有目標,貪慕虛榮為何不可以?大人就可以排隊買名牌手袋?可以嫁入豪門?真是虛偽。」阿威搶一句說﹕「生活有目標有什麼不妥?鬧人者自己生活有無目的,有無方向呢?」阿光再說﹕「你看見D人如何大驚小怪臭罵模,就知道社會性壓抑嚴重。仲話我欠缺性經驗,真是笑話。」
「我很享受接客,因為有驚喜,有人惜,會碰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驗。早陣子,跟了個agent,後來感覺不好,便離開了。」阿光不是常常做的,要讀書,要上學,很忙的,真是要錢,或想做才做,完全自主,清楚情。
其實,自己當初也帶既定的想像來訪問他們,假設了哥仔有一定的性格特徵,如口甜舌滑,貪靚愛美,多出身破碎家庭、需要補償等等,但很快,阿威和阿光讓我明白,自己偽善地把他們放在性格偏差的類別,實在要不得。哥仔的確各有面容,處境各異,但,要指出的是,他們面對的壓迫及權力機制是一樣的﹕被偽善的成人建構為沒有能力自主,無主體身分,面目模糊、盲目祟拜物質以身體換來傷害的受害人。是的,他們是受害者——受害於被建構為受害羔羊。
文 俞若玫
編輯 楊泳森
思考問題
你們會怎樣評價兩名男性工作者的自白?
《明報》,2009年8月9日
【明報專訊】到底,怎樣才叫援交?這個忽然翻熱的潮語是什麼意思?
為了獲得金錢而答應與人約會,而不一定有性行為?
一心嫁個有錢人的女子算不算?一夜情後要求對方付房租呢?
富婆的風水師係唔係?真不易定案,主流意見卻把援交想像為﹕
年輕無知、貪慕虛榮、價值扭曲、家庭破碎、
朋輩影響、性愛分家、濫用網絡、不懂保護自己、欠缺性教育的迷途羔羊,
踏上歪門邪道,亟須 成年人扶正打救。
其實,大家或多或少符合以上條件,
誰在樓盤前擦亮眼睛?誰在推銷奢華生活價值?
在計算婚姻市場的身價?誰在AV片裏學習體位?
誰靠樣貌身材吃飯?誰為餬口,連靈魂也掉下?偽善的人請放下石頭罷。
最近有報道說暑假期間,援交男女個案激增,兩位受訪的男同志性工作者,都笑說﹕「才不是,一直都有,只是從前未有人炒作。」他們一個叫阿威,20歲,身形高大,18歲開始從事Money Boy;另一位叫阿光,16歲,升中四,可愛俊美,間中客串,13歲開始活躍。
服務專業 一身本領
阿威敬業樂業,價錢高(千來元一小時),有一定名氣,對自我 要求非常嚴格,他一口氣說﹕「要學習多方面的語言、增強體格、天天健身、掌握性技巧、令客人相信你、讓客人舒服、懂得溝通、維持關係、服務熱誠等等。」明顯地,性工作跟其他專業服務(及婚姻市場)一樣,均需要不同的資本,包括身體資本,如樣貌、身形、青春;文化資本,包括談吐、性技巧、氣質、才藝、溝通能力;以及對「行情」的掌握,很會打算的阿威,對市場消息非常敏感,清楚股市好,叫什麼價;物價貴時,就有降價準備。
同樣地,性工作跟其他行業一樣,有它的風險,收入不穩,如阿威在生意淡薄時,需要兼職搭棚才能生活。他出身單親家庭,在非正規學校長大,曾有過度活躍症,讀書不多,卻滿有世故的街頭智慧,以及只能靠自己不平則鳴的硬朗。他學歷低,中三畢業,出路有限,做過快餐、搭竹、地盤雜工,現在一樣以身體工作,改善生活,自我培訓,展露才華,沒有不妥。「食環署官員、立法局議員做得不好都被人投訴啦,我令客人滿意,就是最大滿足。」
當然,客人有好有壞,「有些要你在webcam前脫衣,驗貨似的看夠了才出來,出來了,又躲起來看,覺得不喜歡便放飛機,我們時間、車錢都要賠上。」經驗豐富的阿光說﹕「好的客,就是懂得性是一回什麼事,重溝通,雙方都會享受;壞的客就是硬上強來,行為粗暴,不理對方感受。」原本一臉倦容的阿光,說起自己的專業時,雙眼發亮。他小學時,已知道自己只愛男生,13歲開始網上認識志同道合的人,是午夜藍(建立哥仔互助平台的機構)的核心參與者。「從前在網上,你會找到自己人,有我們的社區,是一種獨特的風格,不是只談錢或性。現在沒有了。」
尊重別人 何其困難
談起傳媒最近對援交的負面形容,亞威馬上連番質問﹕「難道我做援交,就要受批評嗎?職業不是無分尊卑嗎?我覺得在香港找一份職業十分困難,我幾經辛苦才找到一份可以投身的工作,鍾意做,又做得好,卻為何要成為『話柄』?究竟社會怎樣才滿意,難道你要我點,我就要點?」「傳媒為何不做些有建設性的新聞嗎?例如介紹比援交更好的工作。有一些人開口埋口話要幫人,卻胡亂批評援交,到最後,社會、報紙評論會幫得上所謂『援交』男女的什麼忙?倒不如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幾年前,平機會 的廣告都叫人唔好把尺出街量度別人,現在不正是在自打嘴巴嗎?」
「你們的狹窄心胸幾時可以擴闊?有色眼鏡幾時可以放低?不了解就指罵,不是藉口!究竟,尊重別人有幾困難呢?」
不是受害 自主自強
阿光雖然一臉幼氣,說話卻相當成熟,他最討厭成年人把援交說成「什麼身體烙印、一世後悔;什麼被人操控,身不由己,都是廢話。掙錢生活,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什麼不妥?屋企才給我200元一個星期,怎夠?上學、坐車、吃飯都要錢。雖然我不會買名牌,但有人想買名牌,有目標,貪慕虛榮為何不可以?大人就可以排隊買名牌手袋?可以嫁入豪門?真是虛偽。」阿威搶一句說﹕「生活有目標有什麼不妥?鬧人者自己生活有無目的,有無方向呢?」阿光再說﹕「你看見D人如何大驚小怪臭罵模,就知道社會性壓抑嚴重。仲話我欠缺性經驗,真是笑話。」
「我很享受接客,因為有驚喜,有人惜,會碰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驗。早陣子,跟了個agent,後來感覺不好,便離開了。」阿光不是常常做的,要讀書,要上學,很忙的,真是要錢,或想做才做,完全自主,清楚情。
其實,自己當初也帶既定的想像來訪問他們,假設了哥仔有一定的性格特徵,如口甜舌滑,貪靚愛美,多出身破碎家庭、需要補償等等,但很快,阿威和阿光讓我明白,自己偽善地把他們放在性格偏差的類別,實在要不得。哥仔的確各有面容,處境各異,但,要指出的是,他們面對的壓迫及權力機制是一樣的﹕被偽善的成人建構為沒有能力自主,無主體身分,面目模糊、盲目祟拜物質以身體換來傷害的受害人。是的,他們是受害者——受害於被建構為受害羔羊。
文 俞若玫
編輯 楊泳森
思考問題
你們會怎樣評價兩名男性工作者的自白?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不改革教育制度 侈談大國崛起
不改革教育制度 侈談大國崛起
《信報》,11月4日
有「中國飛彈之父」稱譽的錢學森教授辭世,終年九十八歲,其遺體告別儀式將於本周六在八寶山舉行。錢氏一生對中國科技的發展貢獻巨大,在他力主之下,中國發展出「東風一號」飛彈;一九六四年更首度試爆原子彈。可以說,錢學森對推動中國發展洲際飛彈、人造衛星以至航天科技發展,確實有篳路藍縷之功。
錢學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一九三四年獲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後到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一代計算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很清楚,負笈海外的學習經歷,是他卓然成才的基石。一九五○年代,美國政壇泛起「麥卡錫主義」歪風,清剿共產黨人的白色恐怖,逼走了錢學森。他回中國之後,到成為中國飛彈之父,彈指光陰,五十年過去了,在這段日子,中國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三十年,亦有不少中國留學生放洋,為什麼沒有出過一位像錢氏那麼了不起的人才?這一點,也許就是錢氏辭世讓我們最值得思考和反省的地方。
今年是中共立國六十周年。如果我們以一九七八年底舉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政策為一條分水嶺,則我們可以粗略地看到,前三十年,即從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到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倒台,中國社會都是沉溺在發展「生產關係」、搞意識形態運動的洪流中;後三十年,即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改革序幕、開放沿海十四個城市,到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一錘定音,以發展「生產力」為主,建設物質經濟,從此社會巨變,由過去灰暗陰沉,到今日紅裝妖嬈,即使不說是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但起碼在政治、經濟、人文以至學術界,各方面都受到這種擺動和激盪。過去在意識形態泛濫的洪流中攫取到好處,如今則在發展生產力的大趨勢中取得利益,以致經濟腐敗,在官場商場同樣熾熱,甚至燃燒到社會每一個角落。
近年,培育人才的教育和學術界醜聞不絕;高校行政腐敗亦屢見不鮮。武漢大學兩名學校領導因在基建工程中涉嫌受賄被捕;最近,廣東湛江師範學院院長亦在基建和學校財務上,因涉及貪腐而遭刑事拘捕。教授為求升職,不惜抄襲,找人捉刀撰寫論文等,變成等閒事。可以說,教育體系官、學、商夾纏不清,成為烏煙瘴氣的腐敗溫床。在這種體制之下,試問如何培育優秀人才?如何出得像錢學森教授那般的人才?
深圳籌辦南方科技大學,在全球範圍招聘創校校長,經過一年多的考慮和遴選,於今年九月揭盅,公布聘請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教授擔任創校校長。內地不少輿論認為深慶得人,並對朱清時教授寄予厚望。由於朱清時以敢言見稱,反對幹部治校,形象鮮明。近日朱清時接受新聞界採訪時,被問到對創辦南方科技大學有何構想?他答:「要將南方科大辦成一所全新的大學,必須去官化、去行政化。」朱清時能否衝破種種阻障,為中國的高等教育開創一番新景象,大家真的翹首以待。
事實上,去官化、去行政化,消除教育制度中官、學、商夾纏不清的腐化環境,的確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擺脫官僚對教育的控制,解除人民思想的桎梏,讓知識分子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改革教育制度,才能孕育真正的人才。中國的教育和學術界,能否走出受意識形態牽着鼻子走,到受物質利欲牽着鼻子走的魔境,顯然是中國的前途和發展所繫。錢學森教授的離世,除了留給中國一份遠程導彈的發射能力,覆蓋範圍遠及美洲,更給予我們一份對中國教育制度和培育人才的反省。可以說,中國不改革教育制度,侈談大國崛起。
思考問題
從以上的文章,我們看到中國現在有什麼問題?
《信報》,11月4日
有「中國飛彈之父」稱譽的錢學森教授辭世,終年九十八歲,其遺體告別儀式將於本周六在八寶山舉行。錢氏一生對中國科技的發展貢獻巨大,在他力主之下,中國發展出「東風一號」飛彈;一九六四年更首度試爆原子彈。可以說,錢學森對推動中國發展洲際飛彈、人造衛星以至航天科技發展,確實有篳路藍縷之功。
錢學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一九三四年獲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後到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一代計算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很清楚,負笈海外的學習經歷,是他卓然成才的基石。一九五○年代,美國政壇泛起「麥卡錫主義」歪風,清剿共產黨人的白色恐怖,逼走了錢學森。他回中國之後,到成為中國飛彈之父,彈指光陰,五十年過去了,在這段日子,中國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三十年,亦有不少中國留學生放洋,為什麼沒有出過一位像錢氏那麼了不起的人才?這一點,也許就是錢氏辭世讓我們最值得思考和反省的地方。
今年是中共立國六十周年。如果我們以一九七八年底舉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政策為一條分水嶺,則我們可以粗略地看到,前三十年,即從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到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倒台,中國社會都是沉溺在發展「生產關係」、搞意識形態運動的洪流中;後三十年,即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改革序幕、開放沿海十四個城市,到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一錘定音,以發展「生產力」為主,建設物質經濟,從此社會巨變,由過去灰暗陰沉,到今日紅裝妖嬈,即使不說是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但起碼在政治、經濟、人文以至學術界,各方面都受到這種擺動和激盪。過去在意識形態泛濫的洪流中攫取到好處,如今則在發展生產力的大趨勢中取得利益,以致經濟腐敗,在官場商場同樣熾熱,甚至燃燒到社會每一個角落。
近年,培育人才的教育和學術界醜聞不絕;高校行政腐敗亦屢見不鮮。武漢大學兩名學校領導因在基建工程中涉嫌受賄被捕;最近,廣東湛江師範學院院長亦在基建和學校財務上,因涉及貪腐而遭刑事拘捕。教授為求升職,不惜抄襲,找人捉刀撰寫論文等,變成等閒事。可以說,教育體系官、學、商夾纏不清,成為烏煙瘴氣的腐敗溫床。在這種體制之下,試問如何培育優秀人才?如何出得像錢學森教授那般的人才?
深圳籌辦南方科技大學,在全球範圍招聘創校校長,經過一年多的考慮和遴選,於今年九月揭盅,公布聘請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教授擔任創校校長。內地不少輿論認為深慶得人,並對朱清時教授寄予厚望。由於朱清時以敢言見稱,反對幹部治校,形象鮮明。近日朱清時接受新聞界採訪時,被問到對創辦南方科技大學有何構想?他答:「要將南方科大辦成一所全新的大學,必須去官化、去行政化。」朱清時能否衝破種種阻障,為中國的高等教育開創一番新景象,大家真的翹首以待。
事實上,去官化、去行政化,消除教育制度中官、學、商夾纏不清的腐化環境,的確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擺脫官僚對教育的控制,解除人民思想的桎梏,讓知識分子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改革教育制度,才能孕育真正的人才。中國的教育和學術界,能否走出受意識形態牽着鼻子走,到受物質利欲牽着鼻子走的魔境,顯然是中國的前途和發展所繫。錢學森教授的離世,除了留給中國一份遠程導彈的發射能力,覆蓋範圍遠及美洲,更給予我們一份對中國教育制度和培育人才的反省。可以說,中國不改革教育制度,侈談大國崛起。
思考問題
從以上的文章,我們看到中國現在有什麼問題?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莫把上網當壞事 正確輔導最重要
莫把上網當壞事 正確輔導最重要
《明報》,2004年10月5日
【明報專訊】防止虐待兒童會最近向中一至中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22%受訪初中生平均每日連續上網5小時或以上﹔有上網習慣的初中生,約22%有與陌生人約會的經驗,當中涉及一些性犯罪問題。這些數字顯示,家長與學校有必要關注學生上網成癮及網上交友的安全問題。然而,我們必須知道今夕是何年──這是互聯網年代,互聯網在資訊社會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能夠透過互聯網終身學習及與人溝通,已成為今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千萬不要把年青一代上網標籤成結交壞朋友或無心向學。
我們上一代是與電視一起成長的,然而,年青一代則是與電腦一起成長﹔新一代對電腦的掌握,就像上一代對紙和筆的掌握那樣自然和必需,不然的話,就很難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和需要。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是難以逆轉的大趨勢,它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帶來新挑戰。然而,正如我們不能因為天天都有交通意外就禁絕汽車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互聯網衍生流弊,便斬腳趾避沙蟲,拒絕互聯網的資訊革命。
互聯網正改變終身學習的節奏與模式,未來愈能夠掌握資訊的人,愈有機會增加學識與收入﹔反之,未能掌握資訊又追不上知識快車的人,生活將愈見困乏。因此,我們既要看到互聯網的陷阱,也須看到它帶來的好處,切勿只看到其負面影響,而抗拒互聯網的興起。
面對這個劇變,迴避是於事無補的,教導子女保護自己、善用互聯網資訊寶庫,才是正面積極的做法,同時也是學校和家長的當前急務。
不少家長擔心上網會減少子女的人際溝通機會,然而,子女流連互聯網,是青少年煲「電話粥」的變奏﹔調查顯示,89%受訪學生是在家中上網,而非外出遊蕩。假若家長平日能主動了解子女內心世界,多關心子女,相信大部分外出遇到傷害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其實,電子郵件與ICQ等網上工具是中性的,善於運用的話,可以促進子女、家長與學校的互動溝通。所以,最理想的情是,家長和老師親身融入網絡世界,與年青一代共同探索網絡世界的美境與險境。
由於登入互聯網涉及電腦運用的問題,對部分家長來說,會有一些困難,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學校比家庭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例如學校可以考慮定期舉辦相應家校活動,為家長提供基本的指引,包括鼓勵家長把家中電腦放置在客廳、飯廳等地點,以及安裝不良網站過濾軟件等﹔更進一步的話,學校可以教導家長利用電子郵件與ICQ,與教師及校方溝通聯繫,加強家校互動合作,務求化互聯網為促進學習與溝通的工具,讓年青一代可以從網上汲取養分,而非毒素。
思考問題
5年前的文章,今天再看,有沒有不合時宜的地方?
《明報》,2004年10月5日
【明報專訊】防止虐待兒童會最近向中一至中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22%受訪初中生平均每日連續上網5小時或以上﹔有上網習慣的初中生,約22%有與陌生人約會的經驗,當中涉及一些性犯罪問題。這些數字顯示,家長與學校有必要關注學生上網成癮及網上交友的安全問題。然而,我們必須知道今夕是何年──這是互聯網年代,互聯網在資訊社會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能夠透過互聯網終身學習及與人溝通,已成為今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千萬不要把年青一代上網標籤成結交壞朋友或無心向學。
我們上一代是與電視一起成長的,然而,年青一代則是與電腦一起成長﹔新一代對電腦的掌握,就像上一代對紙和筆的掌握那樣自然和必需,不然的話,就很難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和需要。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是難以逆轉的大趨勢,它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帶來新挑戰。然而,正如我們不能因為天天都有交通意外就禁絕汽車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互聯網衍生流弊,便斬腳趾避沙蟲,拒絕互聯網的資訊革命。
互聯網正改變終身學習的節奏與模式,未來愈能夠掌握資訊的人,愈有機會增加學識與收入﹔反之,未能掌握資訊又追不上知識快車的人,生活將愈見困乏。因此,我們既要看到互聯網的陷阱,也須看到它帶來的好處,切勿只看到其負面影響,而抗拒互聯網的興起。
面對這個劇變,迴避是於事無補的,教導子女保護自己、善用互聯網資訊寶庫,才是正面積極的做法,同時也是學校和家長的當前急務。
不少家長擔心上網會減少子女的人際溝通機會,然而,子女流連互聯網,是青少年煲「電話粥」的變奏﹔調查顯示,89%受訪學生是在家中上網,而非外出遊蕩。假若家長平日能主動了解子女內心世界,多關心子女,相信大部分外出遇到傷害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其實,電子郵件與ICQ等網上工具是中性的,善於運用的話,可以促進子女、家長與學校的互動溝通。所以,最理想的情是,家長和老師親身融入網絡世界,與年青一代共同探索網絡世界的美境與險境。
由於登入互聯網涉及電腦運用的問題,對部分家長來說,會有一些困難,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學校比家庭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例如學校可以考慮定期舉辦相應家校活動,為家長提供基本的指引,包括鼓勵家長把家中電腦放置在客廳、飯廳等地點,以及安裝不良網站過濾軟件等﹔更進一步的話,學校可以教導家長利用電子郵件與ICQ,與教師及校方溝通聯繫,加強家校互動合作,務求化互聯網為促進學習與溝通的工具,讓年青一代可以從網上汲取養分,而非毒素。
思考問題
5年前的文章,今天再看,有沒有不合時宜的地方?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平衡欲望
平衡欲望
作者︰天逸
在上一節課中,馬老師提到了青春期的一些特徵。例如在青春期出現的第二性徴、青春期中對性的慾望。老師也在課堂中提到,弗洛伊德提出關於無意識精神狀態的假設,將意識劃分為三個層次。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他也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
意識的三個層次分別是Conscious(意識), Preconscious(前意識)和Unconscious(潛意識)。意識是指心理的表面部分。而潛意識也可以叫做無意識,也就是人類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想出來的意識。前意識則是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東西,是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回憶或經驗。
課堂中老師也講到了弗洛伊德精神的三大部分。Id(本我),Ego(自我),Superego(超我)。本我是指思緒的原始程序,也就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人格基礎。自我的出現是因爲人類必需去面對現實世界即社會的需要。而超我就是指社會環境中的傳統道德規範,是一個人連自己也想不到,但卻做出來的反應。
老師上課時問到Can sex wait? 我認爲這是一個很客觀的問題,只要用不同的角度想就會要不同的答案。有人會覺得可以,有人覺得不行。所以這問題根本沒有正確的答案。這是人的本能,是每個人都會的事。但你要不要做是自己的靈魂和想法決定的。我是覺得我們應該平衡一下自己的欲望。要平衡自己的欲望當然先要了解自己的欲望。
我認為,欲望是需要自己慢慢的去了解去摸索的。從中得到一個平衡確實很重要。而關於本我、自我和超我,我覺得也是要得到一個平衡的。因爲人的精神需要靠這三個思緒的方法去建立。如果只有一樣,人自然不會想到不一樣的東西,自然不會有能力去面對社會的需求。最後,任何事都需要平衡,至少精神和性的問題是需要的。
作者︰天逸
在上一節課中,馬老師提到了青春期的一些特徵。例如在青春期出現的第二性徴、青春期中對性的慾望。老師也在課堂中提到,弗洛伊德提出關於無意識精神狀態的假設,將意識劃分為三個層次。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他也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
意識的三個層次分別是Conscious(意識), Preconscious(前意識)和Unconscious(潛意識)。意識是指心理的表面部分。而潛意識也可以叫做無意識,也就是人類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想出來的意識。前意識則是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東西,是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回憶或經驗。
課堂中老師也講到了弗洛伊德精神的三大部分。Id(本我),Ego(自我),Superego(超我)。本我是指思緒的原始程序,也就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人格基礎。自我的出現是因爲人類必需去面對現實世界即社會的需要。而超我就是指社會環境中的傳統道德規範,是一個人連自己也想不到,但卻做出來的反應。
老師上課時問到Can sex wait? 我認爲這是一個很客觀的問題,只要用不同的角度想就會要不同的答案。有人會覺得可以,有人覺得不行。所以這問題根本沒有正確的答案。這是人的本能,是每個人都會的事。但你要不要做是自己的靈魂和想法決定的。我是覺得我們應該平衡一下自己的欲望。要平衡自己的欲望當然先要了解自己的欲望。
我認為,欲望是需要自己慢慢的去了解去摸索的。從中得到一個平衡確實很重要。而關於本我、自我和超我,我覺得也是要得到一個平衡的。因爲人的精神需要靠這三個思緒的方法去建立。如果只有一樣,人自然不會想到不一樣的東西,自然不會有能力去面對社會的需求。最後,任何事都需要平衡,至少精神和性的問題是需要的。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