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P11 | 時事評論 | By 何漢權 2009-11-14
通識科的十大難點
政府宣傳片段,說的是新高中學制來臨,這是新天新地,學的與教的,都是笑臉迎人並且充滿期盼。其實,新高中三三四學制,早在三年多前已經降落在中一班房裏頭,只不過學校的人手編制、資源配套與教學環境並未有改變,一切依舊。那時候,雖離公開考試課程關口還遠,馬腳未露,政府毋須急於唱好而已。但如今新高中三三四新課程正式踏入考試圈,總要將美麗新學制展現人前,藉此鼓勵學生、家長、教師乃至社會各界的士氣。
課程目標難落實
大躍進愈唱不出進步來,教育的改良更是一步一腳印,沒有仔細的規劃、資源的投入以及全盤的策略,校園內外只會繼續累積怨氣。新高中學制,通識科既要搖身變成等同中、英、數的獨立必修地位,考試評核又分七個等級,資源落實學校又毫無寸進,校長、教師與學生有苦自己知。九月到十一月,教育現場上,實踐檢驗難點,概括十則。
一、課程目標高遠難落實:摘取幾項目標內容就教,當中包括要「對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成為獨立思考者,能夠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不斷轉變情況而建構知識」;「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在辦公室內,愈寫目標就愈偉大、愈洋洋灑灑,知識、技能與態度是夢幻組合,但在開科資源緊絀、通識科施教人才匱乏嚴重等的限制之下,美麗的目標能被實踐出來嗎?
二、語文工具大障礙:語文微調政策,總的方向是進一步挫折母語教學,按理按市場公平、並要向家長交代的原則,開設全英班或部分英文班的學校,通識科應用英語設教,三大單元中的「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與「今日香港與現代中國」,師生應用英語論述嗎?怎樣用英語論述?最後能深化知識並且建立價值觀嗎?
學生教師超負荷
三、獨立專題探究(IES)的困苦:通識科要求學習三大單元六大範疇外,再加一個獨立專題探究。顧名思義,這是學生自行探求專題、製造學問的重要關鍵,課程要求教師授課九十小時便可,能嗎?再說,教師行政及批改是年年層層疊疊,整份通識科要交三次分數,而每次交分就要分別列出過程與成果兩部分,如果說真的,要做好這份功課,師生同感束手無策。
四、跨單元成果探索的恐慌:通識科的考核強調不能死記硬背,高唱要瓣瓣通,三大單元六大範疇要縱橫兼顧,知識、情感與價值要能夠互相遷移,並且能加以比較。一粒沙裏見世界,當然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但對一名中四至中六、只有兩年多時間學習、又要追趕公開考試分數的學生來說,行嗎?
五、基礎學科的零落、傳統知識的再疏鬆:新高中學制考試,強調學生適宜4+2X(即四科主修科,再加兩科必修),通識已成為獨立必修科,而該科又被教局號稱是文理兼備的大科,為公開考試佔先機,不少學校已自行研發,在初中階段將傳統學科如地理、中史、世史等學科合併,一心一意搞好通識科。
而近日,政府亦不甘人後,推出中一至中三的「生活與社會」科諮詢稿,名正言順的弄個小通識出來,就以初中中史科為例,已經有超過一百所中學,在初中階段或明或暗的取消了,其他各科的生存就更可想而知。
六、通識教材設定的艱難:因通識科的學與教內容是無邊無際,又重「當代議題」,教育局面對「現實」說不設教科書,單從行政角度看,一句不設教科書就可回應了事,但在課室內施教的老師們,面對廣闊的知識海洋,日日新鮮但卻天天折舊的當代議題,如何備課?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七、教師通識見地的局限:自從教局霸王硬上弓,要通識全面上馬之日起,學校不得不組成通識教師隊伍,說得坦白一點,教育局所辦的通識教師培訓課程,培訓與被培訓的,都是拉雜成軍,並以很短的培訓時間就完成事功,趕赴戰場。
八、學生及教師的工作量超負荷:若按通識科課程目標的要求,按課程內容的指示,中學生小小年紀完成獨立專題探究,學生應付艱難,當然,老師自必然要齊齊辛苦了,不要忘記,師生還要有其他學科等要互動一番。
九、師生對媒體資訊吐納的危機:通識科的全面推行,角色決定道理,各類媒體都在支持,這是市場生存的大問題,通識科要尋找資料,媒體是必然的渠道,但看現今資訊泛濫,價值錯亂,師生如何消受?
十、七級公開評核試,通識受殺傷持續:很早已有專家學者給予意見,通識應學但不應考,就算必考,總不要設七級分類,單說及格與不合格就可以了,事實上,已有補習社專攻公開試,公開設帳授徒,將通識工具化、考試化了。至於要用怎樣的標準評通識才能公平,更是無法回答的難題!
我認同第五點。考會考的同學讀的科目有十個,現在新高中只有六、七個,相比之下,我們的確學少了很多知識。雖然我們有通識科,但是也無法完全包含到所有少學的學科。你說我們有OLE,就能學多一點?我就不那麽認同。
回覆刪除唉。政府不應那麽倉促推行新高中,應該有一個過渡期,給老師、學生適應。不然,成效就會不那麽理
通識講求多角度思維;考試著重標準答案。通識講求獨立思維;傳統式教學著重單方面傳授知識。
回覆刪除通識與考試/傳統式教學的性質根本上是有矛盾的,所以要真正做到通識,我們應該嘗試用另外一些評核/教學模式,而不是強橫將通識加進考試/傳統式教學。
但是現今社會是用分數來評核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所以,考試是逼不得已的。這就是教通識最困難的地方。
蔡子希
通識最強調的就是將所學的應用在生活中。既然這樣,又何必搞通識公開試?只要學生懂得怎樣應用,分析便行了。我很認同第十點。就算真的要搞,單說及格與不合格就可以了。有些東西是不能考試化的,強硬來的話,成果也不會好。
回覆刪除我同意通識科的第五点:基礎學科的零落、傳統知識的再疏鬆因为新高中选修4主修科和2必修科本来以前会考是十科那么可以知道多一些知識但现在的三三四的学制会考生会不了解时事.MS1V(1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