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重慶大廈 美食戰破隔膜

重慶大廈 美食戰破隔膜
周年共融會 團結各族商戶

《明報》,2010年5月31日





【明報專訊】重慶大廈看似「烏煙瘴氣」,其實大廈鄰居雖膚色不同,卻人情味十足。3年前被《時代》周刊選為全球一體化範例、一年有來自逾120國家人士出入的「小聯合國」重慶大廈,上周五舉辦「共融周年大會」,逾250參加者中,華人及外籍人士各佔一半,除唱歌、跳舞,還有大廈內13間南亞特色食店參加「美食爭霸戰」。不分種族的男女老幼打成一片,體現了和諧共融的「重慶精神」。

規模歷年最大 最多南亞裔出席

「以前大家都築起城牆,現在關係可以變得更親密!」舞台上音樂一響起,無論跳中國舞還是印度舞,台下總有人跟開懷歡呼,甚至跟跳;喜歡的可學南亞人用右手吃羊髀、印度咖喱配烤薄餅,也可以筷子、刀叉吃炒飯炒菜。4小時聯歡晚會,人人打破文化隔膜,一同盡興。

今年重慶大廈舉辦的第4屆「共融周年大會」,是歷年來規模最大、南亞裔參加比例最高的,擔任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10多年的「林大姐」林惠龍說,大廈內共有920戶,七成業主為華人,三成為外籍人士,多年前曾因大廈內有南亞裔滋事分子聚集,出現不少衝突,「一直失去好多共融的機會,因為大家互相不認識」。

3年前酒樓首辦 「食乳豬有人不高興」

為了促進不同種族居民及商戶的溝通及了解,3年前法團決定舉辦首屆「共融周年大會」,希望藉聯誼活動睦鄰,重慶大廈高級經理梁錦華憶述,可惜當年選址出錯,在中式酒樓舉辦,擺了10圍,因南亞人要訂不同菜單,最後僅一成南亞人士出席,根本難以達成共融,「這邊有人食乳豬,另一邊可能見到又不高興」。

翌年他們改以自助餐形式舉行晚會,加入南亞特色「美食爭霸戰」,吸引更多少數族裔人士參加,結果出席的非華裔人士不斷增加,今年約有150人,而參加「爭霸戰」的商戶亦由最初6家增至13家,梁對活動一年比一年受歡迎感到高興,「大家有機會溝通認識,了解其他人的文化背景,如飲食、生活習慣,自然減少摩擦」。

法團主席:望港人明白重慶精神

業主立案法團在大廈內安裝230部閉路電視作監察,又加強保安巡邏,一洗重慶大廈「九反之地」形象,林惠龍表示,這些只求加強外人對大廈的信心,其實大家一直相處和諧。她說,記得1979年自己來港咬緊牙關,一日打3份工,掙夠錢在大廈內開賓館,只為謀生,與現時大廈內營商的南亞人士抱同一心態,「大家在這裏都是以掙錢為目的,方向一致」。

林惠龍希望港人能明白「重慶精神」,和諧共處,以減少社會衝突,「我們有來自130個國家(的人)都可以相處,點解大家都是香港人要成日嗌交?」她笑說,每次行出行入,好開心聽到印巴籍人士叫她「媽媽」,現時14人的法團內,更有兩名外籍人士擔任委員。「我一條心要將這裏搞好,大家明白、了解,現在就好似一家人。」

明報記者 謝凱瑩




落成40年 獲譽全球化範例

《明報》,2010年5月31日





【明報專訊】位於尖沙嘴彌敦道36至44號的重慶大廈,於1961年落成,理論上為住宅大廈,事實現已成為一混合型大廈,擁有很多廉價賓館、商店、食肆、外幣兌換店、電訊及其他服務行業等,共約有920業戶,4000名住客,七成業權為華人,其餘三成則為外籍人士,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裔人士,以及來自非洲國家的人士最多。

2007年重慶大廈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範例」,因為有中大教授作出的專門研究指出,大廈1年有逾120個國籍的人士出入,除一般的住客,還有旅客、逾期居留者及營商者等,大家和平共處,充分反映民族的平等。

1年逾120國籍人士出入

另外,1994年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及王菲主演的《重慶森林》,曾以大廈作背景拍攝。

1 則留言:

  1. 各民族共融,這才是和諧社會。

    加入南亞特色「美食爭霸戰」,而不是食乳豬,消除了民族歧視,民族隔膜,顯現出全球化后的新生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