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人﹕回應梁振英〈最低工資:看資方代表的數據〉
《明報》,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05:10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生早前以〈最低工資:看資方代表的數據〉為題,提及飲食業經營數字,並引述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的《香港飲食業最低工資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部分數據,試圖指出最低工資對飲食業影響有限,實際卻是引用錯誤,以致作出錯誤結論。惟怕人云亦云,巿民對飲食業誤解愈來愈深,故今撰文以正視聽。
引用錯誤 以致作出錯誤結論
梁先生提及飲食業薪酬佔總開支比例,指「據資方的說法是30%,工聯會 表示僅為15%,我們姑且用20%」,並以此作其主要論據基礎,正是一切錯誤的根源。首先,資方所指30%,是飲食業薪酬佔「總收入」比例,而不是薪酬佔「總開支」比例。
飲食業薪酬佔總開支50.1%
那飲食業薪酬佔總開支若干呢?於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網頁,統計處準備了許多參考數據,其中在《相關數據資料》表4「2008年按行業劃分的企業經營情况」指出,飲食業薪酬佔總開支50.1%,尤以中式酒樓菜館及港式茶餐廳所佔的比例更重,分別為54.3%及53.9%。換言之,薪酬才是普遍食肆最大部分的支出,而不是租金。
薪酬是最大支出 不是租金
飲食業薪酬佔總開支數字純是統計性質,統計處不可能有錯,那梁先生引述工聯會指僅佔15%是何解呢?我未看過工聯會調查的詳細內容,還請梁先生向工聯會問過明白。
至於梁先生是否基於工聯會數據,以致達至以下這個錯誤結論:「我們姑且用20%(薪酬佔總開支比例)。薪酬加少於10%,即總經營開支增加少於2%……」,我不想就此多作揣測,但以其專業背景,應不易作出此一謬誤,我只可說感到遺憾。
梁先生又進一步引述《報告》數據推論指:「搞得滿城風雨的廿蚊廿四蚊的殺傷力,用張議員自己的報告,說來說去,(薪酬開支增加)就是經營總開支的1%至4%。」這當然是錯上加錯,梁先生好明顯沒有細閱《報告》內容或斷章取義,以致混淆了薪酬增幅佔開支與佔收入比例的數字。
事實上,《報告》是在說以薪酬佔總收入比例及薪酬開支增加幅度,計算盈利下降幅度(盈利耗損),不是梁所說對經營總開支的影響。假設以盈利抵消所有薪酬增幅,從《報告》樣本的平均數來看,當最低工資訂於時薪24元,總食肆類別薪酬開支增加8.7%,盈利率則下降約2.3%,若訂於時薪28元薪酬開支增加16.6%,盈利率則下降約4.5%,這才至為關鍵。
約兩成食肆長期虧蝕
根據統計處2008年數字,飲食業的盈利率一般只有單位數字,約兩成食肆更是長期虧蝕,當中還未扣除稅後及一般3至8%的折舊率。特別是中式食肆及茶餐廳,盈利一向偏低。統計處指,全港一半中式食肆的盈利率在6.6%或以下,一半茶餐廳的盈利率在3.7%或以下。所以,莫說時薪28元,即使高過時薪24元,盈利率便會下跌3至4%,也足以令此兩類食肆陷入危機。
所以,對於梁先生曾公開說,飲食業只要賺錢少些,最低工資時薪33元也沒有問題,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即使不看《報告》,統計處也早已指出,32.7元為飲食業時薪中位數,故最低工資訂於時薪33元,即是飲食業50%(約9萬人)僱員也要加薪,還未計入漣漪效應下的薪酬加幅,絕大部分食肆都不會有錢賺,還可以賺少些?!
有工會人士批評我把租金拖垮食肆的主因,轉移到僱員薪酬身上。首先,我從來沒有否定,租金是飲食業沉重的負擔之一,但不可因此而說,薪酬對飲食業影響不大,尤其因為香港飲食業,大部分人手集中在中下級,而且分有很多不同工種,薪酬結構是逐級而上,故可預期最低工資對飲食業所引發的加薪漣漪效應,將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但話說回頭,正正因為食肆往往受長期租約束縛,中途離場要錢賠給業主,過去投資在店舖裝修 的大筆金錢亦會化為烏有,故許多長期虧蝕的食肆,寧靠現金流支撐下去,但求期間覓得買家出售業務。所以,一旦最低工資來得過急及過高,不單進一步減低食肆盈利,亦令本已蝕本的食肆蝕得更深,現金流大為緊縮,倒閉潮一觸即發。
飲食業不可能再減人手?
當然,大部分食肆會先採取措施,以不同方式抵消人工上漲的壓力。但梁先生卻聲言「飲食業不可能再減人手」,此說法也是大有商榷餘地。外國經驗已告訴我們,對依靠低技術勞工的行業,最低工資會帶來工種壓縮。的確,如要保留香港傳統多款菜式選擇的飲食模式,是不可能削減人手,但如果簡化菜單,步向西方以連鎖式統一菜單的經營模式發展,那又如何?當中所引伸的問題,我在其他文章,以致《報告》已經詳述,在此不贅。
《報告》是在有限資源及時間裏,盡量蒐集客觀數據,以衡量飲食業最低工資可承受水平。雖然報告逾百頁,也望各界花點時間消化。
只怕,有人一邊說請用數字說服我,但一邊卻選擇性引用數據,連政府統計處 的數字也不看,究竟是不被說服,還是不想被人說服?當事人自己最清楚不過,但就希望大家以「講事實、擺道理」的精神,探討最低工資對各行業的影響,切勿張冠李戴。
作者是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會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