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軒尼詩道空氣最差 污染物濃度高標準六成

軒尼詩道空氣最差 污染物濃度高標準六成



《明報》,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05:10


電影《月滿軒尼詩》為軒尼詩道增添浪漫色彩,但科大最新研究發現,現實的軒尼詩道成為全港空氣質素最差的街道,汽車污染物二氧化氮最高濃度較法定標準高出六成。科大人員駕駛流動空氣監測車輛,行遍全港18區繁忙街道,發現一些環保署 未有設立空氣監測站的地區,區內道路污染程度同樣嚴重,例如告士打道、英皇道及馬頭圍道等。

組織「健康空氣行動」促請政府在勾勒低排放區的界線時,應考慮保障市民健康,減低對路邊學校及醫院的滋擾。該組織以科大研究結果推算,繁忙街道沿線共有逾百間學校及醫院,估計受路邊空氣污染影響的學童及病人約有10萬人。

英皇道馬頭圍道亦嚴重

這是本港歷來最大規模的單一研究,利用裝有空氣監測裝置的車輛行走繁忙街道,蒐集空氣質素數據,然後在地圖上劃出空氣污染的軌迹。研究於去年9月開始,科大人員駕駛「大氣監測走航平台」,每星期行走一個地區,包括其中4日在不同時段行走擬訂路段。以灣仔為例,每日沿告士打道、怡和街、軒尼斯道及分域街如循環線反覆行駛,然後在第5日由科大出發,走遍本港各區,以便調整各區在不同季節蒐集數據出現的差異,令18區數據可以用作比較。

監測車輛行走了1.5萬公里後,得出二氧化氮濃度最高的道路分別是軒尼詩道、德輔道中及彌敦道等(見地圖)。由於車輛持續行走,得出每段路的平均數據,不能直接與官方空氣質素指標的1小時平均數比較,但可作為參考。例如軒尼詩道最高錄得每立方米479微克,較空氣質素指數1小時平均數的300微克高出六成。

車流高大廈成峽谷 污染物難擴散

二氧化氮主要來自汽車廢氣,科大環境研究所所長陳澤強分析,軒尼詩道每日逾4萬架次車輛行走,不單車流高,巴士站亦多,經常交通擠塞,汽車不斷排放廢氣,加上道路兩旁高樓形成峽谷效應,污染物不易擴散,因此濃度特別高。

那麼道路中哪一段最嚴重?陳澤強說,幾乎整條軒尼詩道的空氣質素都非常差,要到維園 才稍為回落,因為維園地方空曠,污染物可以擴散。監測車輛亦有量度氮氧化物濃度,軒尼詩道亦是全港最高的街道,每立方米1316微克。氮氧化物包括各種氧化氮,都是來自汽車的廢氣。

空氣質素欠佳的道路,大部分集中在市區,研究人員發現,葵涌 貨櫃碼頭南路,除了二氧化氮高企,鄰近的荔景山路亦曾錄得二氧化硫 飈升最高約6倍,估計與貨櫃碼頭船隻使用含硫量較高的柴油有關。

環保署表示,路邊監測站設於道路旁邊,能夠反映大多數行人在市區繁忙街道旁所吸入的空氣,是國際採用的做法,與科大的流動空氣監測車各有所長。

2 則留言:

  1. 政府的“為藍天打氣”計劃不是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排污?成效呢?若果行動還是這麽慢,就真的是沒救了。要責怪的不止政府,市民所作的排污也要責怪。依賴政府是沒用的。不如大家建立環保生活習慣,先幫幫香港吧。

    回覆刪除
  2. 政府應做好城市劃,雖然賣地改入會降低和減小但可以令空氣的質素有著大大的改善。上文提到"車流高大廈成峽谷 污染物難擴散",所以為了住在或常在這地區出入的人事著想,政府就應加多留意在這地域的空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