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我有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故事


《明報》,2010年3月26日





【明報專訊】上星期立法會有一個關於社會流動的辯論。社會流動是指基層市民透過努力和機遇提升社會地位,脫離貧困。我在大會發言時,說了一個街童的故事,藉以突出回歸前與今天社會流動的分別。不少人聽了我的發言也分別向我訴說他們有關社會流動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動。

社會流動主要來自基層市民的自我增值;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接受優質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可惜在現實生活裡,接受大學教育卻非人人可以。網上傳來一齣勵志短片,內容大意是如果把全世界的人縮減為一百人,那麼可以接受大學教育的只有一人。接受大學教育是很多年輕人努力的目標,但社會能給予他們多少機會?香港大學有一項非常有意思,名為「第一代大學生助學金」的計劃。透過社會人士的資助,這計劃由零八年開始成功資助了四百五十位家庭月入少於一萬二千元的第一代貧苦學生進入大學。其中一位善長正是碧桂園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楊國強先生。他曾說過一番令我感動萬千的話:「年幼時我經歷貧窮的生活,中學每月七元學費,但只有二元助學金,沒錢乘車、沒錢吃飯,十八歲以前沒穿過新衫新鞋的經歷都試過。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我知道教育很重要。」我也是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楊先生所說的,我身同感受。

但單是這類計劃是否足夠?政府的數字顯示,截至二零一零年為止,符合資助專上學生計劃的人數有八萬三千人,而獲得資助的只有二萬四千七百多人,其他皆為助學金及貸款計劃的受惠者。明顯地,基層市民的子女要成功接受大學教育談何容易?子曰:「有教無類。」這是中國人傳統的核心價值。但到了高等教育的層次,似乎又被遺忘了。加強投資教育、提升偏遠地區教育質素、優化精英派位和提供個別資助,都是我們可做到的,為什麼不嘗試去做?

我的故事是一個第一代大學生的故事,也是那年代不少香港人的故事。但願這故事可延續下去。

[湯家驊]

14 則留言:

  1. 有沒有得進大學對任何人來説都很重要。因爲這會影響你一生。窮人如果因爲不夠錢而不能進大學,不單是他的損失,而是社會的損失。因爲我們埋沒了一個可以幫助社會的才子。每個人有平等機會,不單令自己有利,同時還對社會有利。但願香港能繼續成爲一個平等的地方。

    回覆刪除
  2. 我同意朱家慶的看法。雖然部份人認為進大學只是將來的其中一條出路,但我認為進大學是一條較容易的出路。如上述所說的,我們畢業後能回饋社會,幫助社會。如果只是因為經濟能力而不能進大學,那不是損失會更大嗎?希望有更多的善長幫助經濟能力較低的學生。
    MSIE (8)

    回覆刪除
  3. 其實在香港,有很多有才華的青年也是不能支付昂貴的大學學費的。這樣,香港的很多精英便浪費了。我認為香港政府應多幫助經濟能力低但成績優異的學生,讓每個學生也有平等的機會入讀大學。
    MS1Y (19) 羅欣靈

    回覆刪除
  4. 我同意莊曉晴同學的看法,進大學的確是一條較容易的出路。但這條出路只提供於一些經濟能力較佳的人,我認為這樣不公平,所以希望政府能多資助一些經濟能力較弱的人入讀大學。
    MS1V (29)

    回覆刪除
  5. 我也認為大學對每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有才華的學生没有錢去支付大學學費的話,就會埋没了這些有才華的學生,這些學生不但没有出路,而且社會也浪費人才。所以我認為政府應幫助這些學生。

    MS1R(12)

    回覆刪除
  6. 在現今這個知識型社會裡,知識和技能是能否在社會裡有地位的關鍵性要素。所以,要在社會上立足,讀大學是不可缺少。香港是一個公義的社會,即會盡量令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如果一個人因為外在因素(例如金錢、交通等)而未能讀大學,我相信社會是不允許的。(當然,如果他有機會而不珍惜導致其不能讀大學,那就另計)所以,政府有責任去給予資助給窮人,另他們有同等的機會去接受教育。另外,當他們讀完大學,在香港發展,有利本港經濟等方面。所以,我認為這個長遠的投資的值得的。(*註:雖然如此,我絕對不贊同放寬入學考試/增加太大量的學位,因為大部分學生們要有競爭才會努力。)

    回覆刪除
  7. 如果活在較貧窮家庭的人進不了大學,他們的將來就會有限制,能夠有好的生活的機會也會更少。這樣會不會做成跨代貧窮呢?

    回覆刪除
  8. 促進社會流動需從大學教育著手,同時亦需給'弱勢社群'更多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進一步宣揚中國人'有教無類'的精神。
    MS1Y (2)

    回覆刪除
  9. 我絕對同意以上幾位同學的觀點。我們要生活在貧窮的家庭還是富裕的家庭,是命中注定的。但是要努力讀書還是荒廢學業是你自己選擇的。對於貧窮的家庭來説,只要孩子努力讀書而成功地升上大學,找到好工作後,既能改善生計也能貢獻社會,脫離貧窮。可是現在不是很多貧窮的人能升上大學。碧桂園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楊國強先生小時貧窮,努力讀書後也成爲了成功的人士。可見學習對於大家是多麽的重要。其實我覺得一個人貧窮甚至可以逼自己去讀書,不能因爲他們貧窮沒錢上大學就不給予資助、浪費人才。貧窮的人也能有很大的潛力和為社會貢獻的能力,政府又爲何不多幫助一下經濟有困難而又有才華的學生呢?

    MS1Y 13

    回覆刪除
  10. 政府投放愈多的資源的確可以為不少生長在貧窮家庭的孩子受惠,改善生計,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及競爭力,以及為社會發掘更多的人才。但在投放資源的同時,我們理應考慮社會整體的利益(例如:經濟,醫療等),從中取得平衡,始終政府的資源有限。加上政府及各私營機構現在都有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資助(例如:獎學金)因此我認為只有從中取得平衡,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S4A (20)

    回覆刪除
  11. 未來社會需要大量人才,而大學正是培訓未來社會棟樑的地方.
    如果有些人因經濟上不許可而被逼放棄學業,那對社會會是一大損失

    回覆刪除
  12. 讀大學對學生的未來前途是非常重要。對一些很勤奮努力,而想脫貧的學生來說,我覺得有點不公平。政府應該投放多點資源去幫助這些學生,不應因家庭的背景而奪去他們的機會。其實從這些資助,可能會令香港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要因社會的利益而去作出平衡。

    MS1T (22)

    回覆刪除
  13. 的確,現在的就業水平不斷的提升,由從前的初中到現在的大學。就此來看,就讀大學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是很重要的。無奈的,只有小數學生能夠順利升讀大學。我覺得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給底學歷的學生。這能夠減小未來的失業人數。

    MS1Y(11)

    回覆刪除
  14. 大學生是明天社會的人才,不應該由有沒有錢來定,這樣對一些有經濟問題的人來說是有點不公平。

    回覆刪除